|
|
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制度设计及监管策略选择 |
李长卿 |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 100028) |
|
|
摘要 :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反洗钱监管的核心。本文在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下,构建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的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在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送成本为零或很小、监管部门不处罚漏报可疑交易报告行为或实施单一处罚标准时,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失效;当合理设置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送成本,并区分可疑交易漏报情况实施分类处罚时,则可以实现监管目标。为此,应当提高可疑交易报告填报标准并加强审查,加强对金融机构漏报行为的处罚,并对金融机构未履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而漏报、履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但漏报两种情形采取差异化的处罚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提升可疑交易报告质量。
|
|
关键词 :
金融监管,
反洗钱,
可疑交易报告,
风险为本监管原则,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
|
[1] |
李 达,陈 颖,刘 通,刘 波,孙寅浩.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基于新标准法、收入法和信度方法的测算分析[J]. 南方金融, 2016, 1(8): 82-91. |
[2] |
张 惠. 论银行业分类监管机制重构[J]. 南方金融, 2016, 1(6): 75-80. |
[3] |
师秀霞. 虚拟货币洗钱风险的法律规制[J]. 南方金融, 2016, 1(6): 81-88. |
[4] |
陆岷峰,虞鹏飞. “十三五”时期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新内涵[J]. 南方金融, 2016, 1(4): 6-14. |
[5] |
夏伟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金融消费领域的适用[J]. 南方金融, 2016, 1(4): 87-93. |
[6] |
王傲森. 我国房地产众筹的法律规范:法理基础、域外经验与现实选择[J]. 南方金融, 2016, 1(4): 94-101. |
[7] |
梁家全.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异化与规制:基于监管套利的视角[J]. 南方金融, 2016, 1(3): 48-5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