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银行业分类监管机制重构 |
张 惠 |
(华夏银行南京分行,江苏 南京 210005) |
|
|
摘要 :不同的银行体系和运行模式需要不同的监管机制与之相匹配。现行的银行业分类监管机制带有“唯身份论”色彩,无法适应经济变革与金融体系创新发展的需要,问题的根源在于银行业分类标准有效性不足。本文论述重构银行业分类监管机制、形成纵横交汇的网状监管构架的思路,以期为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供参考。改革路径是:依据可行性原则,重新设定分类标准;按照动态性原则,动态调整监管等级;遵循差异性原则,分类实施差别监管;依照导向性原则,提高监管有效性。
|
|
关键词 :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商业银行,
分类监管,
分业监管,
监管等级
|
|
[1] |
夏伟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金融消费领域的适用[J]. 南方金融, 2016, 1(4): 87-93. |
[2] |
梁家全.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异化与规制:基于监管套利的视角[J]. 南方金融, 2016, 1(3): 48-56. |
[3] |
韩 民,高戌煦. 产融结合型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策略研究[J]. 南方金融, 2016, 1(3): 87-93. |
[4] |
荆中博,杨海珍,杨晓光. 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涵义、度量及影响因素——基于1996-2014年的数据[J]. 南方金融, 2016, 1(2): 39-46. |
[5] |
姜 洋. 经济新常态与商业银行融资服务模式创新[J]. 南方金融, 2016, 1(1): 14-19. |
[6] |
黄 锐,黄 剑. 互联网金融影响银行绩效吗?——基于98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J]. 南方金融, 2016, 1(1): 55-6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