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
张文超,杨华磊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
|
|
摘要 :本文阐述“时间银行”的基本概念,从服务主体、服务对象、社区三个层面分析“时间银行”的主要作用,总结我国“时间银行”设立、运作的三种模式:社区自发建立、基于政府购买服务建立、依托第三方组织建立,从政府、组织管理、公众三个层面剖析国内“时间银行”运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大;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滞后;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相关能力难以适应服务对象需要;相关服务换算面临一定困难;组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较为缓慢。为此,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推动我国“时间银行”健康发展:一是推广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按照法定程序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购买“时间银行”服务;二是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在借鉴国外“时间银行”制度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社会组织特色,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三是加强对“时间银行”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培训,通过招募会员成为协调者的方式,积极吸引专业人员加入,完善对服务对象的评估机制,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四是借鉴养老机构的做法,根据老年人自理能力和工作人员的服务强度划分护理等级,根据护理等级确定存兑系数;五是加强“时间银行”之间、“时间银行”与商业银行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通过组建联盟、协会等方式,整合各方面资源,共同推进“时间银行”组织信息化建设。
|
|
关键词 :
人口老龄化,
养老金融,
时间银行,
互助养老,
时间储蓄
|
|
[1] |
郑伟厚,刘晓桐. 我国保险公司布局养老产业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J]. 南方金融, 2019, 1(3): 72-79. |
[2] |
焦 嫚,黄健元,王 欢.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国民转移账户的影响——基于经济生命周期理论[J]. 南方金融, 2018, 1(1): 12-22. |
[3] |
李豫新,程谢君. 中国“后人口转变”时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J]. 南方金融, 2017, 1(8): 3-10. |
[4] |
刘金霞,杨艳艳. 我国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现状、问题与优化建议[J]. 南方金融, 2017, 1(8): 79-86. |
[5] |
孟 醒,申曙光. 养老金财富对参保行为的激励效应——基于地缘、区域经济和财政支出空间关联的研究[J]. 南方金融, 2017, 1(6): 27-37. |
[6] |
梁志伟,黄健元,王 欢. 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影响——基于参保人群身份的实证分析[J]. 南方金融, 2016, 1(9): 32-40. |
[7] |
车树林,王 琼. 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居民投资偏好的影响——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J]. 南方金融, 2016, 1(9): 24-31. |
[8] |
王旭光,李乃繁,孙一丹. “新农保”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了吗?——基于双向固定效应与断点回归模型的分析[J]. 南方金融, 2016, 1(5): 77-84. |
[9] |
余静文. 人口老龄化冲击对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国际经验与中国案例[J]. 南方金融, 2016, 1(1): 61-71. |
[10] |
湛 江. 香港强积金制度对内地的启示[J]. 南方金融, 2015, 1(8): 65-70. |
[11] |
周幼曼. 发展养老地产: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房地产业的转型[J]. 南方金融, 2015, 1(12): 25-30. |
[12] |
赫国胜,柳如眉. 人口老龄化、数字鸿沟与金融互联网[J]. 南方金融, 2015, 1(11): 11-1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