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权信用评级调整可以不在意吗? |
张 暾 |
(1. 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 100081;
2.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 100031) |
|
|
摘要 :市场投资者普遍将主权信用评级作为判断一国政治经济形势的重要指向性指标,信用评级的调整往往预示着该国投资风险水平变化。国际评级机构主权信用评级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各个评级机构的市场影响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二是不同国际评级机构的声明具有叠加效应;三是国际评级机构主权信用评级调整具有滞后性;四是国际评级机构评级行动具有顺周期性。主权信用评级调整对受评国带来的主要影响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引起国内金融市场波动;二是刺激跨境资本流动;三是影响国内企业融资成本;四是引发市场冲击的跨国溢出效应。2017年5月穆迪宣布调降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在短期内对我国金融市场和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比较有限,主要体现为国内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的海外融资成本上升。但是,目前级别离投机级只有“一步之遥”,若主权信用级别再次下调,可能会给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带来较为严重的负面冲击。为此,需要注意与国际评级机构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防范其他国际评级机构在短期内集中调降我国主权信用评级产生的叠加效应。
|
|
关键词 :
金融危机,
主权债务危机,
溢出效应,
信用利差,
主权上限
|
|
[1] |
房胜飞,徐秋艳,马琳琳. 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及空间异质性——基于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实证研究[J]. 南方金融, 2018, 1(1): 23-31. |
[2] |
王浩宇,孙启明. 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与分布研究[J]. 南方金融, 2017, 1(3): 82-90. |
[3] |
单克强. 住房资本化理论逻辑批判与现实对策研究[J]. 南方金融, 2017, 1(12): 3-8. |
[4] |
刘婵婵. 银行业顺周期性的特征、原因与传导机制:一个文献综述[J]. 南方金融, 2017, 1(11): 33-42. |
[5] |
王成进. 虚拟经济再认识:基于“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分析范式[J]. 南方金融, 2016, 1(6): 26-31. |
[6] |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的溢出效应——基于TVP-VAR-SV模型的研究[J]. 南方金融, 2016, 1(12): 3-25. |
[7] |
余静文. 人口老龄化冲击对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国际经验与中国案例[J]. 南方金融, 2016, 1(1): 61-71. |
[8] |
黄 锐,黄 剑. 互联网金融影响银行绩效吗?——基于98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J]. 南方金融, 2016, 1(1): 55-6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