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扶贫小额信贷:理论模型、激励机制与推进思路 |
朱文胜 |
(中国人民银行黄冈市中心支行,湖北 黄冈 438000) |
|
|
摘要 :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实施存在科层激励与市场激励两种路径。地方政府作为扶贫小额信贷项目主要委托人,追求科层激励、集中决策的社会最优理想状态;商业银行和贫困农户作为项目的主要代理人,追求市场激励、分散决策的预期效用最大目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最优激励安排和有效激励架构,研究结果表明:集中决策的社会最优理想状态实质上是一种隐性激励方式,需要建立在科层激励、促进银政内部科层压力传导和改善银政对接贫困农户的“反科层治理”基础之上;分散决策的预期效用最大模式作为一种显性激励安排,在批量扶贫小额贷款项目的激励中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推进扶贫小额信贷项目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风险:地方政府面临科层激励成本不可控;无风险收益较低导致商业银行参与积极性不高;无风险收益较高又会导致商业银行努力程度不足;项目风险较大抑制贫困农户内生动力;信息不对称和参与方不努力导致项目风险失控;贫困农户信用风险损害项目可持续发展;难以运用法律手段,导致项目风险市场出清成本高等。为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激励目标要瞄准金融排斥的突出问题,降低参与各方努力成本系数;科层激励要增强项目共识、共商、共建、共享,为集中决策创造条件;激励方向要突出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运用科层激励和政府谈判能力形成向贫困农户利益倾斜的扶贫产业链定价机制;激励安排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各方主体的合作水平和努力程度;要加强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的协调配合,实现科层激励的短期效应和市场激励的长期效应的有效叠加。
|
|
关键词 :
精准扶贫,
金融扶贫,
扶贫小额信贷,
激励机制,
普惠金融
|
|
[1] |
刘海瑞,成春林. 金融发展质量的内涵——基于动力、过程、结果维度的研究[J]. 南方金融, 2018, 1(7): 3-11. |
[2] |
朱 琳. 股权众筹监管模式的辨析与重构 [J]. 南方金融, 2018, 1(4): 83-89. |
[3] |
刘汝亭,张祖荣. 我国共享单车保险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 南方金融, 2018, 1(2): 85-90. |
[4] |
陈一洪,梁培金. 我国中小银行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的难题与破解路径[J]. 南方金融, 2018, 1(12): 88-96. |
[5] |
秦伟新. 公共金融是中国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J]. 南方金融, 2018, 1(11): 25-30. |
[6] |
周 冲,黎红梅.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融资问题研究[J]. 南方金融, 2018, 1(10): 93-98. |
[7] |
董玉峰,赵晓明. 负责任的数字普惠金融:缘起、内涵与构建[J]. 南方金融, 2018, 1(1): 50-56. |
[8] |
李玉华. 保险助力精准扶贫:作用机理、功能价值与对策建议[J]. 南方金融, 2017, 1(8): 87-91. |
[9] |
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协同支持精准扶贫问题研究——以广西为案例[J]. 南方金融, 2017, 1(7): 91-98. |
[10] |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 促进普惠金融发展需要构建竞争性市场——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移动金融服务的经验[J]. 南方金融, 2017, 1(5): 65-70. |
[11] |
杨兆廷,孟维福. 依托农业价值链破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机制、问题及对策[J]. 南方金融, 2017, 1(3): 91-98. |
[12] |
王广宇,何俊妮. 金融科技的未来与责任[J]. 南方金融, 2017, 1(3): 14-17. |
[13] |
杜晓山,张 睿,王 丹. 执着地服务穷人——格莱珉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 南方金融, 2017, 1(3): 3-13. |
[14] |
姜再勇,魏长江,姚 敏. 政府参与普惠金融发展的动因、方式和边界[J]. 南方金融, 2017, 1(10): 13-17. |
[15] |
陈 芳. 贫困地区农户融资需求与融资能力——基于有序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J]. 南方金融, 2016, 1(7): 57-6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