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分析——兼论碳排放权与碳排放配额的关系 |
李素荣 |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上海 201620) |
|
|
摘要 :为确保“双碳”目标实现,应充分利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引导资源配置,但是目前立法和学界对碳排放权和碳排放配额法律属性的含混界定,使得我国碳市场交易的制度设计和实践开展面临困难。本文从实践角度和基础法律关系出发,剖析碳排放权与碳排放配额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实践角度看,碳排放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碳排放配额是碳排放权的载体和凭证;从基础法律关系看,碳排放配额是碳排放权的客体,碳排放权的权利义务指向对象均为碳排放配额。第二,碳排放配额具有经济效能,应定性为有价证券。第三,碳排放权不能为法律规定的现有权利所囊括,应定性为与股权、知识产权并行的独立权利。新型权利的定性增强了碳排放权的金融属性,有助于实现法律对碳金融市场构建的支撑和赋能作用。
|
|
关键词 :
双碳目标,
碳排放权,
碳排放配额,
碳交易制度,
碳金融
|
|
[1] |
安国俊,陈泽南,梅德文. “双碳”目标下气候投融资最优路径探讨[J]. 南方金融, 2022, 1(2): 3-17. |
[2] |
胡玉凤,丁友强,陈晓燕. 低碳规制工具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化影响——基于中国省域和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南方金融, 2022, 1(1): 68-78. |
[3] |
安国俊. 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创新路径探讨[J]. 南方金融, 2021, 1(2): 3-12. |
[4] |
张叶东. “双碳”目标背景下碳金融制度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J]. 南方金融, 2021, 1(11): 65-74. |
[5] |
魏 琦,李东亮. 基于碳交易的房地产企业与购房者双赢机制设计[J]. 南方金融, 2019, 1(2): 21-30. |
[6] |
李 冬. 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碳交易特征及运作机制研究[J]. 南方金融, 2018, 1(3): 61-70. |
[7] |
詹小颖.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创新[J]. 南方金融, 2017, 1(12): 69-7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