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金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摘要目录

南方金融

2016年 1卷 3期

刊出日期 2016-03-01

欧阳卫民

:推动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是积极应对国际经济新形势、对接国际高标准金融运行规则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满足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服务需求的现实需要。推动广州南沙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国家赋予先行先试使命的“先天优势”和背靠广州经济腹地、经济基础雄厚的“后天优势”,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实现可服务、可辐射,带动广州全市金融业的发展。下一步,南沙自贸区将以加快建设金融集聚区、促进跨境投融资汇兑便利、深化与港澳地区金融合作、完善金融配套服务、构建金融安全网为着力点,打造在泛珠三角地区乃至南中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2016 Vol. 1 (3): 3-6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76 )

赵经涛,李 宁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框架正处于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过渡的关键阶段。深入研究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必要性、现实性和过渡阶段经济金融领域的相关改革,是近年来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本文综合运用非参数估计方法、向量自回归(VAR)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及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数量型调控框架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并对价格型调控框架下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比较适合作为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框架下的市场基准利率。为了充分发挥Shibor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功能,下一步要继续深化经济金融领域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制和机制,创新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和方式,推动货币政策框架顺利转型。

2016 Vol. 1 (3): 7-18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27 )

于 博,尹 凤

:供给侧改革的微观内涵在于提高要素在企业层面的配置效率,而企业对资本要素配置效率的“能动性治理”不仅一直存在,而且还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紧密关联。为揭示微观治理过程的存在性及其与宏观政策的协同性,本文以2003-201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企业通过商业信用再配置来优化资本要素配置的逻辑及其强度特征,并探讨货币政策调控影响商业信用再配置水平的微观机理和传导路径。实证发现,企业存在商业信用再配置行为,这意味着资本要素确实会经企业这一微观载体进行再分配和再平衡;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弱化内部现金流对商业信用再配置的替代效应,实现了对再配置水平的提升。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企业供给侧治理及其与宏观政策之间的联动性具有参考作用,也有助于客观评价货币政策效果并优化评价机制。

2016 Vol. 1 (3): 19-24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31 )

赵昌川,张 旭,彭 劼

:货币政策是否应当干预资产价格波动,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并没有定论。本文基于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模型,运用中国2000年1季度至2014年2季度的数据,对货币政策调整与资产价格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对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作出反应,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但同时也会加大产出的波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反应程度,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对“稳增长”和“防通胀”的偏好。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中央银行应将稳定通胀作为货币政策调控重点,同时适当考虑资产价格波动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冲击,将资产价格调节纳入前瞻性货币政策体系之中予以考虑。

2016 Vol. 1 (3): 25-31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58 )

周 明,王满仓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但是,作为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两个重要主体——互联网服务商、金融产品提供方之间的信息不一致,阻碍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如何通过优化激励机制,解决这两个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成为促进互联网金融有序、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不同主体主导及风险偏好的角度,比较分析了互联网服务商主导和金融产品提供方主导两种条件下的最优激励机制设计。研究结论表明:无论哪一方处于主导地位,当互联网服务商为风险中性者时,宜采用固定租赁制;当互联网服务商为风险厌恶者时,则宜采用分成制。

2016 Vol. 1 (3): 32-38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44 )

任安军

:数字票据除了具备传统票据的基本功能外,还结合了区块链所具有的技术优势。推出以区块链为技术基础的数字票据,有助于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体系,有效提升票据市场风险管控能力和监管效能。但是,目前区块链在我国票据市场大规模应用的现实条件尚未完全具备,市场参与者运用区块链进行交易系统对接的难度较大,数字票据需要与数字货币对接才能实现高效清算。为此,建议国家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市场主体攻克区块链应用的核心技术,积极推进数字票据发行、交易试验,稳步推动数字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数字票据监管规则,为实现传统票据市场向数字票据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2016 Vol. 1 (3): 39-42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16 )

米晓文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可信可控云计算机、终端安全存储、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全球的支付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数字货币的发展给中央银行货币发行、货币政策实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制约因素以及对中央银行的影响,指出要构建数字货币的有效监管框架、强化对数字货币使用者的权益保护、建立数字货币的洗钱风险评估模型,以有效控制数字货币的风险,促进数字货币与现有金融体系的融合,提高监管体制对新型货币形态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2016 Vol. 1 (3): 43-47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33 )

梁家全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异化为监管套利,具有很大的负向溢出效应,不仅弱化资本监管的有效性、妨碍公平竞争,也给商业银行自身带来风险。后危机时代,国际社会进行大力度的金融监管改革,有助于防止金融创新被滥用。在我国,理财业务、同业业务等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活跃地带,同时也是监管套利多发的领域。为了防止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被滥用并异化为监管套利的工具,有必要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优化监管制度安排,加强监管的协调性和“穿透性”,避免过度复杂和不透明的资产证券化,并弱化简单、直接的数量型监管措施的使用,在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取得平衡。

2016 Vol. 1 (3): 48-56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53 )

叶颖刚,陈晓飞

:由于资产配置渠道狭窄,当前资本市场低估值、高股息率的蓝筹股成为保险资金踊跃投资的对象。本文分析了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的现状和投资特点,指出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面临保险资金来源与投资项目期限错配较为严重、保险投资产品成本收益错配导致利差损风险加大、可能受到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冲击、保险公司与大股东的股权之争导致被举牌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增加等问题,建议保险业建立资产负债动态匹配的压力测试机制,构建投资期限与成本收益合理匹配的模型,结合保险公司的发展定位与被举牌上市公司结成联营企业,注重研究被举牌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和战略定位,守住保险资金入市的风险底线。

2016 Vol. 1 (3): 57-64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15 )

陈 杰

:保荐制度兴起于英国,成熟于我国香港地区,并深刻影响着中国内地的证券市场法律制度。我国内地证券市场的保荐制度兼具英国和香港地区保荐制度的部分特征,自2004年实施以来,相关规则逐步完善,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场外交易市场中尤为突出。要促进我国内地场外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应当制定更加严格、完善的保荐制度,使其与场外交易风险的防控要求相适应;同时,还应当构建以保荐人评价制度为核心的配套制度,加强对保荐人的监管,并通过设置过渡期等方式,循序渐进地建立和完善场外交易市场的保荐制度。

2016 Vol. 1 (3): 65-71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47 )

朱伟忠,吴 茜,陈敬元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商业保险为平台,以多层次风险分担为保障,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广东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灾害造成的巨大影响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重大风险敞口,建立符合广东实际的巨灾保险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探讨广东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设计广东巨灾保险制度的总体框架,指出广东巨灾保险应以台风、洪涝、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为保障对象,以指数保险为基础,建立巨灾保险、再保险、巨灾基金等相结合的多层次损失分散补偿机制,更好地发挥保险在灾害应急救助中的积极作用。

2016 Vol. 1 (3): 72-86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77 )

韩 民,高戌煦

:供应链金融促使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等参与主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实现多方共赢,但也存在核心企业信用风险的溢出效应和潜在风险的放大效应、贸易真实性问题、市场商业信用风险等供应链金融的特有风险,还存在质押担保模式评估考核难、业务运作成本较高、金融产品种类缺乏产业特色等一般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共性问题。产融结合型银行凭借与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的控股企业建立超越契约合作的关系,具有有效管控供应链金融风险、降低业务运作成本、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的特殊优势。为了更好地发挥产融结合型银行的优势、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应当开发特色化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建立统一管控金融业务的综合金融平台和产业链服务平台,整合与协调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并针对银企风险传导,建立防火墙机制。

2016 Vol. 1 (3): 87-93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56 )

唐明琴,张 玲

:当前,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经济平衡体系被打破,电商参与者的信用不确定性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平衡机制。本文从控制电商参与者信用不确定性的思路出发,探讨互联网新经济平衡的突破点,论述如何构建多层次的电商信用管理框架,提出要制定电商信用管理的政策法规,营造全社会良好的信用氛围;建立信用管理的信号显示机制,对电商企业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信用评价;建立守信商誉奖励和失信惩罚机制、网络信用监管机制,促使电商企业诚信自律经营,促进电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6 Vol. 1 (3): 94-97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