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中国存托凭证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完善——从虚假陈述民事责任角度切入 |
吴维锭 |
(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 100871) |
|
|
摘要 :保护投资者权益是证券市场发展和繁荣的基础。中国存托凭证(以下简称CDR)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偏重事前端保护,而事后端保护相对薄弱;事后端保护偏重公共执法,而对私人执法①的重视不足。从国际范围看,存托凭证具有跨境性和有别于传统证券的特殊法律结构,从而在管辖权与法律适用冲突、责任主体重新厘定、民事责任实现机制等方面对传统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理论提出了挑战。为了应对上述挑战,美国在司法实践和学术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目的性利用”和“实质参与”两项理论成果。借鉴美国经验并且结合中国国情,应当区分CDR类型并设置不同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规则:第一,对于参与型CDR,基础证券发行人受其注册地和中国法律的双重管辖,存托人不对基础证券发行人的虚假陈述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允许存托人在存托协议中主动承诺承担连带责任;第二,对于非参与型CDR,基础证券发行人只受其注册地法律的管辖,存托人需要对基础证券发行人的虚假陈述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对于CDR的虚假陈述行为,调解和仲裁应为首选的民事责任实现机制;如果二者均不可行,则可运用民事诉讼机制。
|
|
关键词 :
证券法,
存托凭证,
虚假陈述,
目的性利用,
实质参与
|
|
[1] |
吴学敏,黄正一. 论存托凭证机制下的投资者权益保护问题[J]. 南方金融, 2019, 1(11): 53-60. |
[2] |
武 晋. “独角兽”公司回归境内上市的投资者保护问题研究——以换股并购模式为视角[J]. 南方金融, 2018, 1(7): 81-91. |
[3] |
吴英霞. 投资者违反慢走规则法律责任体系的构建[J]. 南方金融, 2018, 1(2): 91-98. |
[4] |
谢贵春. 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罚款制度比较研究[J]. 南方金融, 2017, 1(11): 66-76. |
[5] |
陈 杰. 中国内地场外交易市场保荐制度的移植与完善[J]. 南方金融, 2016, 1(3): 65-7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