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负利率政策效果研究——来自全球39个国家的经验证据 |
陈梦涛 |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7) |
|
|
摘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负利率政策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其政策效果及有效性饱受争议。本文分析了负利率政策的操作逻辑和传导机制,并基于全球39个主要经济体2002-2019年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负利率政策的实际效果及其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负利率政策可以通过实际利率渠道和预期利率渠道影响实体经济;第二,负利率政策可以引导市场利率下降,且对短期利率的影响显著强于对长期利率的影响;第三,负利率政策可以小幅刺激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抑制通货紧缩;第四,负利率政策主要通过实际利率渠道和预期渠道影响实体经济,且前者的作用更为显著。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第一,负利率政策具有一定的经济刺激效应,在特定情境下可以考虑实施负利率政策;第二,负利率政策的操作空间和实施效果有限,实际实施时应当谨慎;第三,负利率政策仅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一种,采用负利率政策时需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搭配,避免引发资产泡沫。
|
|
关键词 :
金融开放,
负利率,
非常规货币政策,
实际利率渠道,
预期渠道
|
|
[1] |
李兵兵. 负利率政策在国外的实践及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J]. 南方金融, 2020, 1(5): 73-80. |
[2] |
兴业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债券市场国际化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 南方金融, 2020, 1(1): 69-75. |
[3] |
张 萌. 东盟“10+3”适合建立最优货币区吗?——基于改进的区域经济收敛模型的研究[J]. 南方金融, 2018, 1(2): 59-68. |
[4] |
陈 华. “一带一路”战略下金融对外开放新格局[J]. 南方金融, 2016, 1(2): 47-52. |
[5] |
彭欢欢. 资本账户开放对金融深化的影响——基于全球58个国家的实证研究[J]. 南方金融, 2016, 1(12): 72-8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