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2035年全要素生产率远景目标及双循环实现路径——基于动态递归CGE模型的模拟测算 |
戚自科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80) |
|
|
摘要 :本文通过引入全球价值链最终品贸易、中间品贸易和要素加强型技术外溢途径以及技术吸收门槛效应,使GTAP-RD模型变为可以模拟内、外两个循环共同带动中国技术进步的全球动态递归CGE(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然后,通过八种情景来检验和论证中国在双循环格局下如何通过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必要增长来达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目标。研究结论表明:内循环对外循环有基础决定作用,两个循环相互促进是目标区间下限得以实现的保障;外循环方面,开放的持续性是关键;最终品贸易技术外溢是外循环带来技术进步的主要渠道;中间品贸易技术外溢对中国非熟练劳动力的技术技能提升起主要作用;中国自主创新的短板在于生产性服务业。为此,要培育高科技含量的消费热点;保持最终品贸易政策的透明和持续稳定;充分重视和发挥中间品贸易所具有的共同富裕促进作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强化生产服务业与生产部门的协同创新。
|
|
关键词 :
新发展格局,
国内国际双循环,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GTAP-RD模型
|
|
[1] |
唐金成,刘钰聪. 我国保险业数字化经营转型发展:机遇、挑战与应对[J]. 南方金融, 2022, 1(9): 77-89. |
[2] |
温红梅,隋 昕,路少朋. 银行业竞争、空间关联与城市创新绩效[J]. 南方金融, 2022, 1(7): 39-53. |
[3] |
花俊国,刘 畅,朱 迪. 数字化转型、融资约束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 南方金融, 2022, 1(7): 54-65. |
[4] |
李体欣,倪志兴,许瑞琦.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门槛效应[J]. 南方金融, 2022, 1(5): 59-69. |
[5] |
李 霞,刘佳宁.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高质量发展:历史沿革、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J]. 南方金融, 2022, 1(5): 79-88. |
[6] |
申明浩,谭伟杰,陈钊泳. 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南方金融, 2022, 1(2): 30-44. |
[7] |
卢 露,张 朔. 信贷期限结构延长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J]. 南方金融, 2022, 1(12): 45-60. |
[8] |
汪合黔,陈开洋. 创新支持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和经营绩效的影响——来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微观证据[J]. 南方金融, 2022, 1(11): 22-35. |
[9] |
帅正华. 中国上市公司ESG表现与资本市场稳定[J]. 南方金融, 2022, 1(10): 47-62. |
[10] |
韩永辉,谭舒婷.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基于拉美和日韩国际经验的比较和启示[J]. 南方金融, 2021, 1(6): 34-48. |
[11] |
曹梦石,徐阳洋,陆岷峰. “双碳”目标与绿色资本:构建资本有序流动体制与机制研究[J]. 南方金融, 2021, 1(6): 59-68. |
[12] |
惠献波.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J]. 南方金融, 2021, 1(5): 20-31. |
[13] |
丁 攀,金为华,陈 楠. 绿色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可持续增长[J]. 南方金融, 2021, 1(2): 13-24. |
[14] |
赵 军,李艳姗,朱为利. 数字金融、绿色创新与城市高质量发展[J]. 南方金融, 2021, 1(10): 22-36. |
[15] |
郭文伟,王文启. 金融聚集能促进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吗?——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J]. 南方金融, 2020, 1(4): 3-1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