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健弘
:我国经济增长调控目标的提法经历了从“计划规定”到“宏观调控目标”再到“预期目标”的转变,体现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历程。国际经验表明,经济规划目标要与发展阶段相适应,并且具有灵活性。当前,各级政府设定年度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做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但短期内还无法取代这种做法。宏观调控模式的转变要与体制改革协调推进。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可以考虑不设具体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而是把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宏观调控的关键在于预期目标要与经济增长潜力相符。要动态看待中长期经济增长目标,经济发展是没有终点的超长马拉松,应当从更广阔的历史视角追求可持续的增长。
2017 Vol. 1 (4): 3-7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27
)
-
张华强,苗启虎
:加强和改进汇率预期管理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重要手段。依据异质性预期理论和行为金融学原理,外汇市场参与者的羊群效应、噪声交易、投资者情绪等因素影响汇率预期形成,进而通过预期自我实现、自我强化等正反馈机制,对汇率变动产生影响。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的基本框架,但是在汇率预期管理过程中仍然受到外汇市场参与者结构、文化特征、套利交易行为、居民购汇行为等因素的影响,这就给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带来较大的挑战。为此,要准确把握外汇市场预期变化,根据目标群体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在汇率走势上升、下降和转换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相应的预期管理手段和措施,更加注重强化中央银行的市场信誉,提升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能力,为稳汇率提供有效保障。
2017 Vol. 1 (4): 8-15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74
)
-
吴 亮
:基于中债收益率曲线数据,采用JSZ正则化方法,构建以三个主成分作为可观测定价因子的高斯仿射模型,研究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拟合和预测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取利率期限结构中隐含的期限溢价信息。实证分析表明:可观测高斯仿射模型对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具有良好的拟合和预测效果;我国国债利率的期限溢价在统计上显著存在,且随着期限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特征;我国国债利率的期限溢价水平与经济景气高度相关,在经济下行时趋于上升,在经济向好时则趋于下降。
2017 Vol. 1 (4): 16-24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42
)
-
聂高辉,邱洋冬
:长期以来,非正规金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还受到政策上的某些歧视。然而,非正规金融不但没有因此被市场淘汰,反而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扩大“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金融供给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从非正规金融的产生原因、运作机理、定价机制、对经济增长贡献、规制与调控等多个角度,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理论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关于非正规金融的研究,需要在风险测度、调控机制、时变性特征、区域影响、规制设计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从而为我国推进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激活金融市场创新活力提供理论依据。
2017 Vol. 1 (4): 25-32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11
)
-
宋亮华
:投资银行业务是金融创新最活跃的领域,是源发性、引领式金融创新的市场主力。在国际上,商业银行逐步拓展到证券基金、信托投资、资产管理等资本市场领域,成为全球投行业务的重要力量。而在我国,投资银行业务是金融系统的功能短板,也是银行业综合化经营的业务短板。补齐投资银行功能短板应契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社会投融资结构的客观要求,在大型商业银行中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实业投行具有战略上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大型商业银行应跳出同质化的发展路径,注重专业能力建设,致力于从经营金融资本转向同时经营金融和知识资本,不断延伸金融产业链,构建契合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规律的治理框架、经营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特色化展业模式。
2017 Vol. 1 (4): 33-39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18
)
-
吴圣金,乔旭东,张双文,黄彦川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的关键点在于创新,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成为创新型企业的主要资金提供者,创业投资是高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最合适的金融方式。本文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角度,综合研究供给侧改革对我国创投行业的影响。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供给侧改革将在现代农业、消费升级和制造业升级、消费型服务等领域带来较多投资机会,创投机构应当及时进行投资布局,抢占先机和战略要地;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来看,供给侧改革将给创投行业带来丰沛的资金来源,促进创投生态系统的完善,催生创投新业态,同时为创投的并购退出和私募股权二级市场退出创造有利的环境。
2017 Vol. 1 (4): 40-48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64
)
-
张本照,姚 刚,宋平凡
:本文运用生态学中的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沪港通制度安排下沪股通和港股通的互动竞争关系,并进一步运用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该互动竞争关系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香港及国际投资者依据内地市场实际运行环境进行投资,而内地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不会显著受到香港市场行情的影响,因而样本期间沪市与港市存在捕食—诱饵关系;但沪市与港市之间的互动关系尚不稳定,沪港通启动以来两市依次经历了互惠共生、捕食—诱饵和完全竞争的关系。为推动沪市和港市形成两市互惠共生、共同发展的生态关系,内地需要推动股票市场稳定发展,完善市场机制,改善投资者结构,加强投资者教育。
2017 Vol. 1 (4): 49-57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30
)
-
高 榴
:我国公司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法律法规制度衔接不畅、评级机构监管不到位、承销商勤勉尽责缺失、私募债风险约束机制不健全、受托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债券市场风险。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受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债券违约事件开始集中爆发。为促进公司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夯实债券市场监管基础;改变信用评级付费模式,完善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体系;严控承销环节质量,强化债券市场中介机构责任;细化发债募集资金使用规则,提高闲置资金利用效率;关注与地方政府关联的类平台企业偿债风险,提高其公司债发行门槛;建立责权利相匹配的受托管理制度,明确公司债受托管理人持续督导的具体职责;完善司法救济制度,强化债券市场投资者保护。
2017 Vol. 1 (4): 58-65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34
)
-
苏亮瑜,谢晓闻
:碳排放权市场由政府创设,其制度建设并无同类市场经验可资借鉴,影响其运作的各种因素错综复杂。近年来,源自碳市场的各种风险事件较多,对全球碳排放权市场有序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为此,要加强包括分配市场、现货市场、衍生品市场在内的整个碳排放权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针对碳配额总量设定风险、碳配额分配风险、碳配额被盗风险等各种风险的防控机制,促进全球碳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在构建统一碳排放权市场的过程中,要着力加强体制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监管分工和协调机制,强化风险预警和防范,不断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体系。
2017 Vol. 1 (4): 66-73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51
)
-
张启迪
:黄金作为当前全球投资者最广泛购买的投资品之一,其价格走势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分析和总结影响全球黄金价格的各种因素,通过建立全球黄金价格的分析框架,对黄金价格的未来走势进行预判。研究结果表明,黄金总需求、美元指数和利率对黄金价格的影响较为显著,对黄金价格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其中黄金总需求对黄金价格有正向影响,美元指数、利率对黄金价格有负向影响;通胀率、避险情绪对黄金价格的影响较弱,预测作用也较弱;汇率、石油价格以及股票市场对黄金价格影响弱,几乎没有预测作用。2017-2018年,黄金价格震荡下跌的可能性较大。
2017 Vol. 1 (4): 74-83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28
)
-
刘 佳
:慈善信托登记将信托财产与慈善信托当事人固有财产相区分,是确立和保障慈善信托财产独立性的核心环节。目前,我国慈善信托登记仍以登记生效主义为导向,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慈善信托财产登记体系,慈善信托登记业务实践开展艰难,不利于慈善事业发展。借鉴国际通行惯例,我国慈善信托登记应当摒弃登记生效主义,适用登记对抗主义;理顺物权公示原则与意思自治的关系,强调慈善信托登记的社会属性,激活慈善信托的制度活力,推动慈善信托持续健康发展。
2017 Vol. 1 (4): 84-89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15
)
-
李 晴
:智能投顾是金融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传统上依靠市场价格信号作为投资决策主要依据的行为方式。目前,我国智能投顾的定性、法律关系尚未明确,整体服务水平良莠不齐。营运者本该遵守适当性义务、透明度规则和信义义务,但现行法律法规难以对营运者形成有效约束。智能投顾在改变金融市场交易行为、投资方式以及投资者理财观念的同时,也由于网络虚拟性、网络黑客攻击、网络证券欺诈、网络内幕交易等问题而给金融安全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为此,应及早将智能投顾纳入监管范围,重视私法规则与证券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相结合,并就智能投顾的特殊风险对营运者提出更高的义务要求,不断健全配套的争议纠纷解决机制和相应的补偿安排,以促进我国智能投顾业健康发展。
2017 Vol. 1 (4): 90-98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