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金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摘要目录

南方金融

2016年 1卷 12期

刊出日期 2016-12-12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本文在经验事实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产出的冲击路径、机理、方向和程度,并就未来一年美联储上调基准利率对中国产出的冲击进行情景分析。主要研究结论:第一,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的短期冲击是不利的,但同时也有积极因素。第二,从中长期来看,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产出的冲击有增强的趋势。第三,美国货币政策调整通过贸易渠道对中国产出的冲击是最强的。第四,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产出的溢出效应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预期因素“自我实现”、“自我强化”的。第五,技术密集程度越低的行业、规模越小的企业以及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越高的商品出口,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冲击越大。为此,就如何应对美联储上调基准利率带来的冲击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以熨平外部冲击引起的流动性短期波动,实施以减税、托底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二是推进外贸领域结构性改革,运用金融手段支持“中国制造”创新驱动、提质升级;三是强化预期管理与汇率政策、利率政策的协调,增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信心;四是着重在人民币国际化、自由贸易区、资本市场开放和融资等方面加强对外合作,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协同应对外部冲击。

2016 Vol. 1 (12): 3-25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221 )

周正清

:非利息收入业务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文基于我国41家商业银行2003-2015年数据,对非利息收入整体、主要组成部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并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银行规模、净利差、直接融资比重与非利息收入正相关,而经营管理能力、资本充足率、综合化经营与非利息收入负相关;第二,银行规模、经营管理能力、直接融资等因素对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净收益等非利息收入不同组成部分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第三,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银行业经营程度管理能力与非利息收入的关系从显著正相关转变为显著负相关,商业银行开始更为审慎地评估非利息业务的本质和风险。

2016 Vol. 1 (12): 26-39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12 )

周瑜斌

:小微金融是当前金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中国近代金融史中经办小微金融业务的传统金融企业——民信局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探寻其对发展当代小微金融的启示。民信局在小额汇款和华侨汇款的金融细分市场中曾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满足社会中下层民众的特性需求和善用传统信用制度是民信局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所在,而资金汇集之后投资过于集中所产生的高风险则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民信局案例研究的当代启示:第一,金融监管部门应增加小微金融服务供给,允许非金融企业办理小微金融业务,形成合理的金融市场分层结构;第二,不再将监管作为行业发展的前置条件,促进金融市场的自身发育;第三,允许小微金融企业在合理范围内利用传统信用制度拓展业务;第四,小微金融企业要改造产品研发流程,让需求方参与其中,使产品更加贴合市场需求,同时提高资金管理能力、控制经营风险。

2016 Vol. 1 (12): 40-49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23 )

陈 岩,剌文琪,范 杰

:互联网消费信贷作为一种新兴金融业态,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社会整体福利视角入手,分析互联网消费信贷发展中暴露的问题和风险:存在借款成本不透明、“猎杀放贷”和“以贷还贷”等不良现象;互联网消费信贷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与传统消费信贷相比有明显差异,并且蕴含着更大的社会风险。只有基于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发放与其金融理解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助益债务”,互联网消费信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真正体现互联网精神和普惠金融的根本宗旨。为此,要推动互联网消费信贷供给主体提高信息透明度,并规定互联网消费信贷应采取分期付款形式和受托支付方式。

2016 Vol. 1 (12): 50-56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42 )

中国人民银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心支行课题组

:与传统消费金融相比,互联网消费金融在业务模式、运营体系、市场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体量较小,但是客户群体数量较多,未来发展潜力较大。互联网消费金融从业机构依靠自有产业链和他有产业链,积极搭建消费金融平台,在不断挤占传统消费金融市场份额、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金融行业信息安全的同时,也为传统消费金融提供了有效补充、提升了消费金融的运行效率、为产融结合开辟了新路径。为此,要着力引导互联网消费金融与传统消费金融融合创新发展,营造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健康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完善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规范发展的法律法规。

2016 Vol. 1 (12): 57-63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209 )

曹 洁

:利用国债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是规避利率风险的主要手段。本文采用时变t-Copula函数来构建我国国债期货与国债现货收益率之间的动态相依结构,用时变Kendall秩相关系数代替传统的线性相关系数,并利用AR(m)-GARCH(1,1)-t模型拟合边缘分布及估计时变标准差来计算动态套期保值比率。实证结果表明,使用上述方法在样本期内和样本期外都能得到最优的套期保值效果;使用国债期货对国债现货进行套期保值,能对冲样本期内38.4%的利率风险和样本期外20.8%的利率风险。

2016 Vol. 1 (12): 64-71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36 )

彭欢欢

:资本账户开放对一个经济体的金融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5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资本账户开放、资本流向和资本流动模式对金融深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账户开放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发展均具有积极影响,对其他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影响不确定;资本流入有利于促进金融发展,而资本流出不利于金融深化;证券投资资本净流入有利于促进金融发展,而债务资本净流入对金融深化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上述研究结果对我国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启示是:第一,要构建和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第二,要扩大资本项下证券投资领域的开放,拓展境外投资者在境内投资的渠道;第三,要审慎对待债务资本跨境流动的开放,特别是要加强对短期跨境债务资本流动的审慎管理。

2016 Vol. 1 (12): 72-80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20 )

封北麟

:“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项重点任务,其中,“降成本”具有政策调控的长效性。对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开展的企业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下降,但不同主体和不同行业的企业融资成本差异明显,服务收费居高不下、金融机构资金成本上升、企业流动资金需求旺盛以及小微企业高度依赖高成本的民间借贷资金等因素制约了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我国企业融资成本偏高,既有当前经济背景因素,也有机制改革不到位、政策设计不完善等制度性因素。为此,要推进小微企业规范经营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推小微企业低成本、阳光化融资;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环境;进一步细化小微企业划型标准,推动降成本政策重心下移;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支持作用,从供需两端协调发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2016 Vol. 1 (12): 81-86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30 )

鲜京宸

:“区块链+”作为金融科技的底层技术架构,可以改变当前我国金融业运行模式,实现信用验证去中介化、资金流转去中心化、金融交易实时化、风险管理透明化。但是,“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面临着应用场景不够广泛、技术风险较大、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和挑战。未来一个时期,要把“区块链+”作为促进金融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依托“区块链+物联网”,实现物联网金融应用场景的拓展;依托“区块链+人工智能”,实现金融服务安全水平的提升;完善与“区块链+”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金融发展环境的优化。

2016 Vol. 1 (12): 87-91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14 )

李 宁,韦颜秋,王梦楠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经营遵循“二八定律”,对小微企业、中低收入人群构成的长尾市场服务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商业银行的固定成本、交易成本和转换成本较高。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技术支持不足等因素,亦制约了商业银行拓展长尾市场。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长尾市场有望成为金融市场的“蓝海”。互联网金融契合长尾市场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征;具有低成本优势,可实现规模经济;具有开放性优势,可拓展交易集合边界;运用大数据技术,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在“互联网+”背景下拓展长尾市场,商业银行应扬长补短,构建“服务+平台+社区+场景”服务模式,以差异化服务培育竞争优势,搭建开放式金融生态平台,打造“移动+社区”金融营销平台,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场景。

2016 Vol. 1 (12): 92-96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28 )

郭壬癸

:近年,我国P2P网贷平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信用风险事件也频繁发生。对纯中介、风险备付金、担保、连带债务等四种主要P2P网贷经营模式下征信机制的比较研究表明,目前P2P网贷平台在征信过程中各自为战且缺乏行业权威标准、没有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全面对接、缺乏信用信息动态监控机制。为优化P2P网贷平台的征信机制,应依托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构建互联网征信体系,推动P2P网贷平台借鉴FICO信用评分系统,强化信用信息动态监控机制,有效防范信用风险溢出。

2016 Vol. 1 (12): 97-101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