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 莎
:在“双碳”目标下,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所伴随的转型风险关乎宏观经济稳定与金融健康发展。在转型风险中,通货膨胀问题是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亟待研究的重大挑战性课题。本文系统梳理了绿色低碳转型可能引发通胀的传导渠道,分析了暂时性供需失衡与转型政策约束引发通胀的逻辑机理,并构建DSGE模型进行反事实模拟。研究发现:一是绿色低碳转型在短期内容易产生绿色溢价,从而推高通货膨胀;二是绿色低碳转型带来的暂时性供需失衡,将使能源价格高企,非绿产业额外减排成本将通过供应链传导至物价水平上,绿色投资需求直接推高通胀水平;三是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措施也将提升一般价格水平,增强通货膨胀的基础;四是绿色低碳转型政策预期对物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须通过预调微调方式实现经济转型与预防通胀的协调。
2022 Vol. 1 (9): 3-19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17
)
-
王桂虎,侯懿芮,王 宇
:房地产金融化可能引发房地产投机行为和产业结构“脱实向虚”,加剧金融风险积累,并对共同富裕的实现造成负面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住房金融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理,然后在构建共同富裕和房地产金融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房地产金融化程度的上升显著降低了共同富裕水平。第二,房地产金融化通过提高区域劳动抚养比、降低区域创新积极性以及加剧产业“脱实向虚”三个渠道,阻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第三,房地产金融化对共同富裕的负面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弱于东部地区。第四,房地产金融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房地产金融化显著降低了相邻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一是要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调控政策,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降低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二是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引导实体企业回归主业。
2022 Vol. 1 (9): 20-34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11
)
-
辛兵海,徐红艳,程 栋
:本文以中国2008—2020年银行—企业匹配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银行信贷对企业信用评级的敏感性定义银行风险承担,实证考察短期利率下行和长期利率下行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短期利率下行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长期利率下行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就经济显著性而言,长期利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大于短期利率。第二,对作用机制的分析表明,获得收益机制是长期利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主导机制,而追逐收益机制和风险转移机制的影响不显著。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久期缺口越大、权益比率越低的银行,长期利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越大。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金融监管,推动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应基于收益率曲线全面认识利率变动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同时注重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加强对商业银行久期缺口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
2022 Vol. 1 (9): 35-49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57
)
-
郭景先,鲁 营
:本文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科技金融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科技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而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其中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第二,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科技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治理水平两条途径,推动企业创新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增长;第三,调节效应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增强了科技金融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以及对企业治理水平的提升效应,进而助力企业创新的规模效率以及纯技术效率的提升。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应大力推动科技金融发展,加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拓宽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企业提升创新效率,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2 Vol. 1 (9): 50-63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36
)
-
马雪琳,刘 杰,吴崇林,孙淑晓
:证券分析师发布高质量的行业研究报告对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证券公司关闭这一外生事件导致的分析师数量下降,实证检验分析师数量对行业研究报告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和市场后果。研究表明:第一,分析师数量下降将减弱分析师市场竞争,对行业研究报告质量有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第二,这种影响在分析师覆盖率低、收益不易预测的行业更为明显。第三,分析师数量下降会导致股价中的行业信息量减少,降低了证券市场的定价效率。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分析师发布行业研究报告可以有效传播信息,提高市场定价效率;有关部门在鼓励扩大分析师队伍的同时,应注意调整不同行业的分析师需求,强化对分析师的专业能力要求。
2022 Vol. 1 (9): 64-76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30
)
-
唐金成,刘钰聪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赋能保险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随着数字化技术日渐完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催化,我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但保险公司仍面临转型意识不强、数字技术匮乏、复合型人才短缺等难题,中小保险公司问题尤为突出。为此,可借助第三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以及构建智能服务发展动力模型,推动保险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数字技术投入力度及创新能力,尽快解决保险业数字技术匮乏难题;加大复合型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突破保险业复合型人才缺失瓶颈;引导中小保险公司发挥特色优势,加大开放共享,打造数字金融生态体系,提高保险业数字化经营水平。
2022 Vol. 1 (9): 77-89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30
)
-
冯鑫煜
:扼杀式并购在平台经济领域快速蔓延,超级平台甚至将扼杀式并购作为一种竞争战略,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从长远来看,该行为将降低数字市场的可竞争性,阻碍产品创新,损害消费者权益。但是,现行反垄断制度在规制扼杀式并购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一是事前监管缺少前瞻性,过度依赖营业额标准;二是反垄断执法机构难以准确评估并购的反竞争效果,难以认定其违法性;三是对违法并购的惩戒措施威慑力不足,事后长监管措施缺位。推动数字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应对超级平台的扼杀式并购行为进行全面规制:在事前监管方面,引入交易额标准,开展常规性市场调查,提高事前监管的有效性和前瞻性;在竞争评估方面,增设推定违法规则,组建数字化专家咨询小组,提高对扼杀式并购的识别能力;在事后监管方面,改进违规并购罚款制度,设立事后观察期,加强对扼杀式并购的长监管。
2022 Vol. 1 (9): 90-100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