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地产金融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
王桂虎1,2,侯懿芮1,王 宇3 |
(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2.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北京 100710;3.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北京 100033) |
|
|
摘要 :房地产金融化可能引发房地产投机行为和产业结构“脱实向虚”,加剧金融风险积累,并对共同富裕的实现造成负面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住房金融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理,然后在构建共同富裕和房地产金融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房地产金融化程度的上升显著降低了共同富裕水平。第二,房地产金融化通过提高区域劳动抚养比、降低区域创新积极性以及加剧产业“脱实向虚”三个渠道,阻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第三,房地产金融化对共同富裕的负面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弱于东部地区。第四,房地产金融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房地产金融化显著降低了相邻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一是要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调控政策,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降低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二是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引导实体企业回归主业。
|
|
关键词 :
以人民为中心,
共同富裕,
房地产市场,
房住不炒,
金融化,
贫富差距
|
|
[1] |
吴庆田,王瑞杰. 普惠金融降低了城镇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吗?——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J]. 南方金融, 2022, 1(7): 28-38. |
[2] |
郭臣鑫.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会抑制企业金融化吗?——来自“A+H”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南方金融, 2022, 1(7): 87-99. |
[3] |
郭文伟,黄子聪,何 洁. 房价泡沫与金融风险:相互促进或此消彼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南方金融, 2022, 1(5): 3-17. |
[4] |
黄贤环,杨钰洁. 内控缺陷整改能够有效治理企业“脱实向虚”吗?[J]. 南方金融, 2022, 1(4): 30-45. |
[5] |
刘杰勇. 捐赠人建议基金:美国经验与中国镜鉴[J]. 南方金融, 2022, 1(4): 46-54. |
[6] |
罗党论,杨文慧,黄依梅. 企业家科研禀赋与企业金融化[J]. 南方金融, 2022, 1(2): 58-71. |
[7] |
李卫兵,王利霞. 减税降费能抑制企业金融化吗?——来自“营改增”准自然实验的证据[J]. 南方金融, 2021, 1(7): 40-53. |
[8] |
杨亚平,赵昊华. 金融投资行为、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创新[J]. 南方金融, 2021, 1(12): 18-33. |
[9] |
刘少波,杨俊宇,张友泽. 信息透明度、分析师关注与实体企业金融化[J]. 南方金融, 2021, 1(12): 47-58. |
[10] |
刘梦凯,谢香兵. 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与可持续增长[J]. 南方金融, 2021, 1(11): 38-50. |
[11] |
栾天虹,滕米洁. 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对其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J]. 南方金融, 2020, 1(7): 45-56. |
[12] |
栾天虹,袁亚冬. 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与资本性投资[J]. 南方金融, 2019, 1(4): 28-36. |
[13] |
郭文伟. 香港不同类型房产泡沫测度及其传染效应研究[J]. 南方金融, 2018, 1(9): 83-93. |
[14] |
刘向耘,王 琰. 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对金融膨胀的影响[J]. 南方金融, 2018, 1(2): 3-11. |
[15] |
卢文华. 从美国经济过度金融化看我国金融回归本源的逻辑与路径[J]. 南方金融, 2018, 1(2): 12-1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