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与可持续增长 |
刘梦凯1,谢香兵2 |
(1.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
|
|
摘要 :本文基于“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企业可持续增长”的理论分析路径,分析非金融企业配置金融资产对其可持续增长水平的影响,并重点分析融资约束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配置金融资产能够发挥“资金蓄水池”效应,显著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水平;机制检验表明,配置金融资产的“资金蓄水池”效应有助于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提升其可持续增长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配置金融资产的“资金蓄水池”效应对民营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影响大于对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影响。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抑制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现象,一是要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大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要促进不同行业间的利润均衡化,引导非金融企业加大实业投资,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三是要引导非金融企业在优化资产结构、合理利用金融资产“资金蓄水池”效应的同时,注意配置金融资产的适度性,防范过度金融化带来的风险。
|
|
关键词 :
实体企业,
经济金融化,
融资约束,
脱实向虚,
金融资产配置,
资金蓄水池效应
|
|
[1] |
刘少波,杨俊宇,张友泽. 信息透明度、分析师关注与实体企业金融化[J]. 南方金融, 2021, 1(12): 47-58. |
[2] |
郎香香,张朦朦,王佳宁. 数字普惠金融、融资约束与中小企业创新——基于新三板企业数据的研究[J]. 南方金融, 2021, 1(11): 13-25. |
[3] |
魏成龙,郭琲楠. 金融科技影响企业投资的传导机制研究[J]. 南方金融, 2020, 1(9): 31-43. |
[4] |
张建伟.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助于抑制企业金融化吗?——来自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 南方金融, 2020, 1(2): 3-13. |
[5] |
苏武俊,晏 青. 债务融资成本、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南方金融, 2020, 1(10): 13-27. |
[6] |
张 莹,李 健. 两权分离会导致更严重的企业融资约束么?[J]. 南方金融, 2019, 1(7): 40-50. |
[7] |
栾天虹,袁亚冬. 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与资本性投资[J]. 南方金融, 2019, 1(4): 28-36. |
[8] |
杨佩娟,陈少凌. 中国经济“脱实向虚”了吗?——基于资本市场板块指数的网络测度与分析[J]. 南方金融, 2019, 1(12): 22-32. |
[9] |
邓 伟,陆 敏. 股价信息含量对上市公司研发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南方金融, 2019, 1(1): 15-27. |
[10] |
卢文华. 从美国经济过度金融化看我国金融回归本源的逻辑与路径[J]. 南方金融, 2018, 1(2): 12-19. |
[11] |
邹 旸. 经济金融化的内涵、表现与治理:一个文献综述[J]. 南方金融, 2018, 1(2): 20-30. |
[12] |
张奥西,秦海林. 信息吸纳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南方金融, 2018, 1(2): 40-50. |
[13] |
聂攀科,田雪莹. 民营企业高管政治身份、慈善捐赠行为与债务融资约束[J]. 南方金融, 2016, 1(9): 41-47. |
[14] |
陈 芳. 贫困地区农户融资需求与融资能力——基于有序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J]. 南方金融, 2016, 1(7): 57-66. |
[15] |
王成进. 生产方式矛盾转变视角下的金融化与经济增长[J]. 南方金融, 2016, 1(10): 17-2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