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金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摘要目录

南方金融

2024年 1卷 11期

刊出日期 2024-11-15

孟祥瑜,谢获宝,邹梦婷

政府引导基金作为财政资金市场化运用的创新工具,兼具政策导向与风险投资的双重属性,其能否通过优化要素配置效率驱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评估政策有效性的关键议题。本文基于2015—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实证研究表明:政府引导基金能显著提升被投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政府引导基金通过促进突破式创新与数字设备投资改善了技术、资本要素效率,但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存在滞后效应;异质性检验揭示,政府引导基金政策导向效果在低市场化地区、国有企业及垄断性行业中更为显著,且依赖于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建议强化政策靶向引导,优化基金杠杆机制;引导被投企业强化治理能力以有效承接政策资源,激发要素潜能;强化基金效果评估、投资退出等制度协同,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

2024 Vol. 1 (11): 3-18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6 )

孟娜娜,蔺 鹏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数字金融、适宜性技术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2011-2019年中国八大城市群13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适宜性技术创新模式下数字金融驱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显著的激励效应;适应性技术创新视角下数字金融能够通过促进不同类型技术创新驱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金融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技术创新类型、区域经济地理特征的差异而呈现显著的时空异质性。上述研究结论的启示:要深入推进数字金融资源空间均衡协调发展,增强数字金融服务与区域技术创新模式、经济地理特征的耦合适配性,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

2024 Vol. 1 (11): 19-36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6 )

李文启,牛健敏

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对其气候风险认知程度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检验考察气候风险认知对企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企业认知、行为与低碳绩效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企业气候风险认知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中转型风险认知的贡献较大,同时,气候风险认知对碳全要素生产率构成中的技术进步影响较为显著;第二,气候风险认知通过完善企业碳治理制度、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与缓解融资约束等渠道提高碳全要素生产率;第三,气候风险认知对企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强、高碳行业与具有财务金融背景高管占比高的企业中更加显著。基于此,提高企业气候风险认知转化效能、提升碳全要素生产率,要引导企业更多关注碳技术效率,制定差异化的气候应对措施并推动非高碳行业的认知转化,同时鼓励企业把碳治理融入公司治理、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和加强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储备。

2024 Vol. 1 (11): 37-51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5 )

王 帅,张玉梅

绿色金融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研究碳排放与碳移除视角下绿色金融对碳中和的影响效应,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修正后的碳中和模型和 2012-2023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碳排放与碳移除视角下绿色金融对碳赤字的影响效果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无论是绿色金融整体还是不同绿色金融工具,均对于碳赤字具有显著抑制效应,并且这种效应主要是通过抑制碳排放实现的。第二,在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保险、绿色债券和绿色权益等五种绿色金融工具中,绿色信贷对碳赤字的抑制效果最好。第三,经济密度对于绿色金融助推碳中和的路径具有显著影响,高经济密度省份绿色金融对于抑制碳排放效果较好,而低经济密度省份绿色金融对碳移除的促进效应则更为明显。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对碳中和的支持作用,应当统筹兼顾碳减排与碳移除,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工具种类多元化,因地制宜地推行差异化绿色金融发展举措。

2024 Vol. 1 (11): 52-67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7 )

高玉强,王 彪,王子帅,张 宇

基于风险转移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给自身债务融资成本带来的反噬效应及影响渠道,并基于2008—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将对自身造成反噬作用,对外担保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其自身债务融资成本平均上升0. 57个基点;第二,企业对外担保通过财务风险渠道和信息摩擦渠道提高其债务融资成本;第三,国有产权、良好的企业治理和较高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有助于弱化企业对外担保对自身债务融资成本的反噬作用。上述研究结论的启示:要引导企业进一步规范对外担保行为、避免过度担保,在提供担保之前应对被担保方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在提供担保之后要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有效防控对外担保的潜在风险;要推动企业优化内部治理机制,自觉接受内外部监督,强化信息披露,缓解对外担保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反噬效应。

2024 Vol. 1 (11): 68-82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6 )

韩宁远,尹中立

基于基金共同持股关系,以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2005-2023年的半年度数据为样本构建一个基金网络数据集,考察基金网络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基金的泡沫骑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网络中心度越高的基金越倾向于实施泡沫骑乘行为,基金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的提升会促进泡沫骑乘行为。第二,基金经理的高学历、长期从业经历和基金的长期持股均对基金泡沫骑乘行为起到抑制作用,而市场情绪高涨则会显著促进基金泡沫骑乘行为。第三,基金存在“短视”倾向,基金泡沫骑乘行为能显著带来当期业绩提升,但不利于未来业绩表现。第四,个体基金的泡沫骑乘行为受到网络中心基金和所在基金团体的影响。为抑制基金泡沫骑乘、培育良好市场氛围,建议进一步强化公募基金信息披露机制建设,加强基金经理从业教育和管理,优化基金业绩评价考核机制,改良行业风气,鼓励长期投资。

2024 Vol. 1 (11): 83-99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