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碳排放与碳移除双重视角下的绿色金融影响效应——基于修正后的碳中和模型 |
王 帅,张玉梅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250000) |
|
|
摘要 绿色金融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研究碳排放与碳移除视角下绿色金融对碳中和的影响效应,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修正后的碳中和模型和 2012-2023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碳排放与碳移除视角下绿色金融对碳赤字的影响效果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无论是绿色金融整体还是不同绿色金融工具,均对于碳赤字具有显著抑制效应,并且这种效应主要是通过抑制碳排放实现的。第二,在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保险、绿色债券和绿色权益等五种绿色金融工具中,绿色信贷对碳赤字的抑制效果最好。第三,经济密度对于绿色金融助推碳中和的路径具有显著影响,高经济密度省份绿色金融对于抑制碳排放效果较好,而低经济密度省份绿色金融对碳移除的促进效应则更为明显。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对碳中和的支持作用,应当统筹兼顾碳减排与碳移除,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工具种类多元化,因地制宜地推行差异化绿色金融发展举措。
|
|
关键词 :
碳中和,
碳排放,
碳移除,
碳赤字,
绿色金融
|
|
[1] |
郭千钰. 我国碳排放权融资担保制度的实践检视与完善路径[J]. 南方金融, 2024, 1(9): 64-75. |
[2] |
陈泽艺,李常青,查大鑫. ESG信息披露与股价特质信息含量:沟通抑或掩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 南方金融, 2024, 1(6): 52-66. |
[3] |
景国文. 绿色金融改革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机理与效果评估[J]. 南方金融, 2024, 1(4): 35-48. |
[4] |
陈益龙. 我国碳排放权抵押担保模式的制度构建[J]. 南方金融, 2024, 1(4): 65-76. |
[5] |
刘志洋,牛亚楠,徐索菲. 气候风险对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J]. 南方金融, 2024, 1(3): 20-34. |
[6] |
胡 锋. “双碳”目标下农业碳汇价值实现的规范逻辑与制度优化[J]. 南方金融, 2024, 1(3): 87-98. |
[7] |
李文启,牛健敏. 知行是否合一:气候风险认知与企业碳全要素生产率[J]. 南方金融, 2024, 1(11): 37-51. |
[8] |
丁 攀,李 凌,潘秋蓉,常英伟. 环境规制、转型金融与企业碳减排效应[J]. 南方金融, 2023, 1(8): 41-55. |
[9] |
王江寒,钟海燕.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政策与企业环保投资——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经验证据[J]. 南方金融, 2023, 1(8): 56-72. |
[10] |
陆 瑶. 金融机构ESG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研究[J]. 南方金融, 2023, 1(8): 73-85. |
[11] |
刘铭鑫,徐以祥. 论我国碳市场跨期交易的法律规制[J]. 南方金融, 2023, 1(8): 86-98. |
[12] |
马正宇,宋玉娟. 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理论阐释[J]. 南方金融, 2023, 1(3): 19-36. |
[13] |
吴婷婷,赵 洁. “双碳”目标下政府补贴政策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基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 南方金融, 2023, 1(3): 48-65. |
[14] |
王宏涛,马 妍,王一鸣,曹文成. 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与银行企业价值——基于绿色金融视角[J]. 南方金融, 2023, 1(2): 21-35. |
[15] |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转型金融、碳市场调节与高质量增长[J]. 南方金融, 2023, 1(1): 3-2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