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最低消费约束多重均衡模型的农业保险扶贫效果研究 |
徐景峰1,方 蕾2,徐佳斌3 |
(1.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北京 102206;
2.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2206;
3.浙商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30105) |
|
|
摘要 :“因灾致贫”与“因灾返贫”是推进我国脱贫攻坚目标、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障碍。保险作为农村经济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在风险发生时为农户提供损失补偿,从而为农村居民构筑生产安全网,是实现扶贫事业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出发,通过多重均衡模型来分析农业保险的扶贫效果,并从人口结构、补贴模式和市场组织形式三个角度来探讨保险精准扶贫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引入全额保险对收入水平较高农户效用的提升最为明显,而对收入水平较低农户的影响不显著。第二,提高保费的补贴比例可以放大农业保险的扶贫作用,能够有效帮助一部分因保费支出而陷入贫困的群体脱离贫困陷阱。第三,自由投保模式的保险脱贫效果要优于强制性投保,并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农户破产概率。第四,提高保费补贴可以降低收入水平较低农户跌入贫困陷阱的概率,但随着保费补贴比例的提高,其扶贫脱贫的效果会逐渐降低,即存在边际递减的趋势。
|
|
关键词 :
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
农业保险,
贫困陷阱,
多重均衡模型
|
|
[1] |
董玉峰,陈俊兴,杜崇东. 数字普惠金融减贫:理论逻辑、模式构建与推进路径[J]. 南方金融, 2020, 1(2): 64-73. |
[2] |
李耀跃. 政府支持背景下农业保险创新的风险及其规制[J]. 南方金融, 2019, 1(9): 86-91. |
[3] |
杨竹清,张超林. 村镇银行的扶贫效应:省域视角下的研究[J]. 南方金融, 2019, 1(2): 87-97. |
[4] |
朱文胜. 扶贫小额信贷:理论模型、激励机制与推进思路[J]. 南方金融, 2018, 1(12): 74-87. |
[5] |
李玉华. 保险助力精准扶贫:作用机理、功能价值与对策建议[J]. 南方金融, 2017, 1(8): 87-91. |
[6] |
杜晓山,张 睿,王 丹. 执着地服务穷人——格莱珉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 南方金融, 2017, 1(3): 3-13. |
[7] |
姜再勇,魏长江,姚 敏. 政府参与普惠金融发展的动因、方式和边界[J]. 南方金融, 2017, 1(10): 13-17. |
[8] |
陈 芳. 贫困地区农户融资需求与融资能力——基于有序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J]. 南方金融, 2016, 1(7): 57-66. |
[9] |
展 凯,林石楷,黄伟群. 农业巨灾风险债券化——基于POT模型的实证分析[J]. 南方金融, 2016, 1(5): 85-94. |
[10] |
杨云龙,王 浩,何文虎. 我国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比较研究——基于“四元结构”理论假说[J]. 南方金融, 2016, 1(11): 73-79. |
[11] |
唐德祥,周雪晴. 中国农业保险有效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7-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 南方金融, 2015, 1(6): 60-6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