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本文综合运用比较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汇率预期因素对国际货币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动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并测度其影响方向及程度。研究结论表明: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预期稳中有升对人民币国际化是有利的;从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贬值预期对人民币在贸易计价、投资和储备等不同领域跨境使用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动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时变非对称性影响,升值预期以及汇率波动减小的预期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提振”作用明显强于贬值预期以及汇率波动加大的预期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抑制”作用;相对于贸易计价货币和投资货币,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对汇率预期变动的弹性相对较小;人民币跨境使用受汇率预期影响较小的主要是进口对中国依存度较高和政府借用外债对中国依存度较高的国家及地区,而这些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在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和人民币汇率预期波动加大的背景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应当实行强势人民币战略,创新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培育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加快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步伐,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主要合作伙伴,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2016 Vol. 1 (2): 3-20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234
)
-
鲁炳荣,朱建明,祁文婷
: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和离岸市场发展对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对2009年以来境内外人民币汇率波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对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离岸市场逐渐成为影响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影响逐步减弱。为此,应当继续完善跨境人民币基础设施,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同时要进一步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减少汇率波动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不利影响。
2016 Vol. 1 (2): 21-28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39
)
-
中国人民银行阳江市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
:当前,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波动趋势,波动范围逐步扩大,给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基于凯恩斯预期理论的原初思想——动物精神,根据外汇市场主体的异质性特征,探索包含理性预期、动物精神预期的汇率预期衡量方法,在测算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基础上,对汇率预期与即期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汇率预期对于实际汇率具有正向影响,而动物精神预期在影响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比较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三个不同阶段发现,汇率波动幅度越大,汇率预期对即期汇率的影响越显著。为此,建议探索建立常规性的汇率预期调查制度,增进货币当局与市场主体的信息共享和沟通,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市场主体形成稳定的人民币汇率预期,减少市场的非理性预期。
2016 Vol. 1 (2): 29-38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228
)
-
荆中博,杨海珍,杨晓光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度量是有效金融监管的前提条件。本文提出了符合当前中国经济金融特征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定义,结合中国金融发展特征,以货币市场压力指数波动率作为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度量指标,利用1996-2014年的数据进行测算,发现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在1996-2001年间较高,随后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再次趋于上升。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对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银行体系自身对风险水平的影响最为重要,而在外部风险来源中,房地产价格风险是较为显著的影响因素。
2016 Vol. 1 (2): 39-46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38
)
-
陈 华
:在我国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过程中,金融发挥着先行作用和主导作用。本文从国际贸易新格局、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角度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学内涵,分析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开放的现状,指出“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方向,提出应以伊斯兰金融服务、涉外税收抵免、海外投资保险保护为重点,加强金融对外开放的配套制度建设。
2016 Vol. 1 (2): 47-52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59
)
-
胡德宝,王晓彦
:流动性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巴塞尔协议Ⅲ加强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巴塞尔协议Ⅲ引入了流动性监管的两个政策工具,即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这两个流动性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行为、预期以及货币政策等路径的传导,对金融业及信贷周期产生影响。各国监管当局按照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对流动性监管政策框架进行重构,制定更加严格的流动性监管规则,通过扩大流动性监管范围、加强监管的国际协作、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等措施,加强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以国际经验为镜鉴,加强和改进对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应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防范意识,推动建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动态监管,保持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一致性;把握金融创新趋势,防范资产证券化业务成为新的流动性风险点。
2016 Vol. 1 (2): 53-59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25
)
-
王 伟,刘金山
:基金经理的投资绩效水平主要表现为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本文在传统Carhart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基金业绩比较基准,采用2006年7月-2015年6月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基金经理的投资绩效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基金经理总体上具有一定的选股能力;由于基金业绩的比较标准存在α收益和β风险,运用改进的Carhart四因素模型能够较好地评价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而使用传统Carhart模型则会高估。
2016 Vol. 1 (2): 60-67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09
)
-
肖 奎
:国际上主流的公司治理模式包括股权分散的英美模式和集中控股的大陆模式,这两种模式在股权结构、融资体系、目标价值和监督机制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源于公司治理模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政治环境、历史初始条件、文化价值以及投资者权益法律保护等因素。两种模式都是与其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相适应的一种有效制度安排。从演进趋势上看,公司治理在世界范围内呈现趋同倾向,但只是相对趋同而非绝对趋同,公司治理的形式趋同滞后于功能趋同,而现实中趋同将长期滞后于法理上的趋同。
2016 Vol. 1 (2): 68-74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85
)
-
张 刚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起人将需要证券化的资产出售给一个特殊目的载体,以此达到风险隔离的目的。特殊目的载体主要有特殊目的公司模式、特殊目的信托模式和有限合伙模式。在我国,由于特殊目的公司模式和其他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均存在一些问题,只有特殊目的信托模式才能够达到风险隔离的目的。因此,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信托所独有的风险隔离功能,并利用其通道功能,实现资产证券化操作的规范化。同时,目前我国通过信托模式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成本较高,应逐步改变我国金融业现有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格局,放开信托等金融牌照的发放,以利于降低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成本。
2016 Vol. 1 (2): 75-79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35
)
-
邱全山,王开科,安 康
:近年来,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迅速,在提高金融机构经营绩效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金融统计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以补充流动性和降低表内风险资产为主要目的、以信托公司作为受托机构、基础资产以优质对公贷款为主、证券化资产绝大部分留在银行体系内,因此,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会计核算方面主要表现为业务属性由贷款转变为有价证券、各参与方会计处理形式多变,在金融统计方面主要表现为基础信贷资产经常出表处理、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影响复杂化。为了适应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趋势,应明确各参与方统计口径归属,提高信贷资产证券化统计指标的准确性,建立健全信贷资产证券化专项统计制度。
2016 Vol. 1 (2): 80-83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31
)
-
龚云飒,孙理康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共享经济等规划和政策都将对保险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加快我国保险业创新发展、实现保险业升级转型,成为亟需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 “十三五”规划建议解读,对保险业创新发展的若干重点问题进行探讨,主要包括保险理论和制度创新、保险产品创新、保险产品定价机制创新、分享营销机制创新、跨界经营机制创新、监管机制创新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我国保险业“十三五”时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一系列创新思路和和建议。
2016 Vol. 1 (2): 84-92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31
)
-
王文静
:随着其他金融性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其对流动性总量的影响越来越不容忽视。因此,有必要建立涵盖其他金融性公司的综合金融统计体系,应对数据信息缺口等问题。货币金融标准统计报表是进行货币金融统计的基础性工具,是生成货币概览的核心依据。本文以保险公司为例,探讨其他金融性公司货币金融统计标准报表的构建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资产负债表与货币金融标准统计报表之间的联系,并将之应用于金融统计实务,为将保险业务纳入综合金融统计提供理论指引和实务参考。
2016 Vol. 1 (2): 93-97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