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在中央和人民银行总行的政策框架下,根据人民银行“五型”干部的要求,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一套符合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履职特点的、切实有效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干部考核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问题,在提出考核评价的基本框架、构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评判模型,对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015 Vol. 1 (1): 5-15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38
)
-
阳烽
:做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是金融业科学发展之本。广东金融业界主动承担起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第一责任人”的义务,深入探索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内在规律和工作要求,大力加强行业自律,将保护金融消费权益融入经营文化,将实践普惠金融精神落实到具体的业务和产品当中。同时,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创新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模式,以创建公益性社会组织为平台,凝聚业界和社会力量,共同开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新模式的创建和实践,适应了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将致力于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便利周全的保护,创造和谐安全的金融消费环境。
2015 Vol. 1 (1): 16-18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03
)
-
陈建宇,陈西果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复杂时期,经济发展走向新常态,这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战略转型的新要求。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货币政策转型必须以战略的思维和宏观的视野,以“市场运作、顺畅运行、灵活自主、健康平稳”为导向,为经济新常态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2015 Vol. 1 (1): 19-25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290
)
-
邓 雄
:本文分析了融资换贷款计划、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以及定期贷款拍卖等主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行模式和实施效果,总结了可借鉴的运作经验。当前我国应综合运用多种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丰富和优化政策组合,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同时应加快合格抵押品内部评级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抵押品分类和违约风险度量框架。此外,本文还提出要建立完善的激励相容机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2015 Vol. 1 (1): 26-34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294
)
-
梁丽丽
:本文利用1999-2013年中国21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对商业银行同业负债业务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商业银行同业负债业务与流动性呈“倒U型”关系。在阀值以内,商业银行开展同业负债业务能够有效缓解流动性紧张状况;超过阀值之后,商业银行继续开展同业负债业务将对流动性造成负面影响。分组回归结果显示,由于资产规模和风险控制能力存在差异,大型商业银行开展同业负债业务能够改善自身流动性状况,不存在“倒U型”关系,而中小型商业银行同业负债业务与流动性呈“倒U型”关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商业银行开始频繁地通过同业负债业务缓解流动性风险,且商业银行对于由同业负债业务引起的流动性风险的抵御能力得到了加强。
2015 Vol. 1 (1): 35-41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280
)
-
陈一稀,魏博文
:互联网金融无论是在发展理念和方式上还是在具体手段上,都突破了传统金融的既有模式,因而出现了一系列诸如提供免费服务、赔本赚吆喝、发放一块钱贷款等“异象”。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三个阶段入手,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网络效应、网络临界值、平台经济、竞争性垄断等经济学原理,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风险和问题,从管理部门如何监管、互联网金融如何发展、传统银行如何“触网”等三个方面提出启示和建议。
2015 Vol. 1 (1): 42-50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297
)
-
曹 麟,时天开
:商业银行内部资本评估是巴塞尔资本协议下防范银行风险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资本监管理论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的静态和动态资本充足评估过程并进行比较,针对国内商业银行在动态资本充足评估的不足,运用实际案例分析了内部资本评估与利润等要素之间求的联系,探讨了巴塞尔资本协议第二支柱风险资本计量的可行方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5 Vol. 1 (1): 51-56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12
)
-
宋 莹
:本文对后危机时期英国保险业监管新框架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英国保险业监管的新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英国保险业监管改革的经验,从强化监管方法、构建评估体系、建立风险处置机制、完善保险业自律机制等方面对推进我国保险业稳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2015 Vol. 1 (1): 57-61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298
)
-
高 奥,谭 娅,吴卫星
:本文基于上证综合指数构建了度量投资者损失厌恶心理的指标,并将其引入GJR-GARCH-M模型,用以分析我国股市发展过程的不同时段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心理对我国股票市场收益波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股市成立初期,损失厌恶是引起股市波动的重要因素,1997-2006年间损失厌恶同时显著影响股市收益性和波动性;相比之下,2007年至今损失厌恶对股市的影响不再显著。这表明,金融危机后我国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逐渐趋于理性。
2015 Vol. 1 (1): 62-73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292
)
-
郑若瀚
:中国股权众筹快速发展,在为市场创造了新活力的同时,也潜藏着市场风险。现有法律的限制和缺位无法为股权众筹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亟需改革并构建股权众筹法律制度。本文总结了中国股权众筹的发展概况及特征,分析了当前中国股权众筹所面临的法律障碍,并通过借鉴美国JOBS法案,结合中国股权众筹发展的现实环境,从发行人制度、投资者保护、众筹平台监管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中国股权众筹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
2015 Vol. 1 (1): 74-79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295
)
-
吕铖钢
:受托人是现代信托制度最重要的当事人,受托人制度是现代信托制度的核心。信托制度异化论的实质是受托人制度的异化,是受托人对其应有义务的悖反。信托受托人的异化不是对信托本质的背离,而是受托人利用信托形式对交易结构或者交易方式所做的合法的或者非法的变通。“信托受托人行为异化论”并不意味着信托在我国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受托人行为的适当性和合法性取决于我国法律的评价,信托法可以对其进行引导、规制或者取缔。剖析受托人行为异化的实质,追溯受托人行为异化的原因,或许可以为消弭我国信托怪相提供一点思路。
2015 Vol. 1 (1): 80-88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294
)
-
丘 斌
:当前,我国农村现金业务的便利性不高,现金需求的满足度偏低,流通中现金的整洁度也偏低。造成农村用钞环境欠佳有多方面原因,如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居民偏好使用现金、农村现金押运条件较差等。有鉴于此,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并加强农村现金流通质量监管,可以有效地优化农村用钞环境。
2015 Vol. 1 (1): 89-92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290
)
-
刘一展
:科技银行作为科技金融组织形式创新的载体,具有专门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基本功能定位。我国科技银行的发展存在组织架构不独立、收益风险不对称、专业定位不清晰和配套机制不完善等制约因素,导致科技银行出现功能异化,应当通过优化组织形式、创新盈利模式、强化风险控制和完善配套机制等创新,突破发展制约因素,实现功能归位。
2015 Vol. 1 (1): 93-97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