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孝建,梁柏淇
:气候变化对商业银行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它不仅会通过特定气候事件直接或间接地造成银行资产损失,也会通过社会低碳转型带来政策变化、法律变化、技术限制或突破等不确定影响,放大商业银行的固有风险。本文主要界定了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内涵,阐述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外化表现性、深度不确定性和影响分布不均的特点,进而分析商业银行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从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应对特定风险、预警潜在风险、寻找发展机遇层面,提出商业银行管理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具体措施。
2020 Vol. 1 (10): 3-12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218
)
-
苏武俊,晏 青
:文章选择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假设两个方面探究债务融资成本、社会责任与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实证方法验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债务融资成本和企业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同绩效显著负相关;第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有着更低的债务融资成本,并且承担社会责任在债务融资成本和企业绩效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第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债务融资成本负相关,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能促进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改善融资环境,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企业自身要加强资金运用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第二,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政策性激励;第三,政府部门要加强融资环境建设。
2020 Vol. 1 (10): 13-27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200
)
-
郭文伟,周 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以及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需求越来越大,土地财政发挥的作用也日益重要。为正确认识土地财政的作用,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两个作用机制,使用Fare-Primont指数法测度各省全要素生产率以衡量经济增长质量,并采用面板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分析土地财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影响路径。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我国土地财政不但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城镇化效应间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第二,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作用得到增强;第三,城镇化发展到较高水平后,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减效应。
2020 Vol. 1 (10): 28-39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81
)
-
赵立彬,傅祥斐,李 莹,赵 妍
:交易所监管的有效性日益受到市场和学者关注。本文分析交易所问询函是否能识别盈余背后的内控制度问题,实证考察内控质量是否影响公司收到交易所年报问询函的可能性。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内控质量越差,年报越容易受到交易所问询,且交易所可以对内控问题进行精准问询。进一步分析内控缺陷异质性和产权性质影响发现,相对于一般内控缺陷,存在重大内控缺陷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被交易所精准问询,这意味交易所监管抓住了问题主要矛盾;产权性质影响交易所问询函精准识别内控风险的能力,非国有企业内控风险被甄别的程度更高。上述研究结论表明,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具有风险精准识别功能,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投资决策,可作为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一种有效监督工具。
2020 Vol. 1 (10): 40-51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82
)
-
程即正
:双层股权结构是科技创新型公司常用的资本模式。双层股权结构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发挥内部股东的个人价值,也带来了更严重的代理问题。代理问题使得双层股权结构公司上市后的治理绩效趋于恶化,而投资者又无法通过投票机制来改善公司治理。为应对双层股权结构代理问题的挑战,一方面,我国应该加强对双层股权结构公司的外部法律监管,尽早建立强制性规定与任意性规定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另一方面,应该完善双层股权结构公司的内部契约自治,可以通过证券监管部门或交易所的治理指引来引导双层股权结构公司在其章程中加强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和投资者对内部股东的有效监督。
2020 Vol. 1 (10): 52-62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217
)
-
张黎娜,袁 磊
:如何正确运用监管科技,更好提升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监测水平,已成为我国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以及行业自律组织亟需解决的新课题。从国内现实发展来看,互联网金融领域内监管科技狭义上通常指系统平台,技术特质较为凸显,且依托数据的使用。然而,尽管有着科技的外衣,监管科技远非技术或数据的单一化,而是具有复杂内在逻辑的综合体。究其本质,监管科技应是监测理念或实践经验的工程化,科学技术作为重要的实现路径决定了其产品性能。结合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管理及风险监测的实践思考,监管科技的建设理念至少应包含宏观政策、业务属性、数据建模和技术路径四个维度。建议完善监管科技统分框架,推动监管科技标准建设,扩大监管科技成果应用,有效提升风险监测水平。
2020 Vol. 1 (10): 63-65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94
)
-
高 明
:信用评级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设施作用。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美国对评级机构长期豁免民事法律责任,各国法院也多支持评级机构的免责抗辩诉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评级机构存在的经营模式、利益冲突、透明度和评级质量等诸多问题暴露在世人面前,投资人、发行人提起的诉讼大幅攀升。美国重新考虑将评级机构纳入证券法的专家责任范畴,《多德-弗兰克法案》取消了评级机构的责任豁免,并降低了SEC规则10b-5下反欺诈的起诉标准。欧盟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完善了评级机构民事法律责任方面的立法。明确评级机构的民事法律责任有助于维护市场主体的权益,发挥市场监督作用,但法律责任可能不是解决评级机构现存问题的主要方法。下一步需要结合司法审判实践,对立法进行完善,着眼于解决评级业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质量提高和降低过度依赖为目标。
2020 Vol. 1 (10): 66-78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73
)
-
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课题组
: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村金融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金融需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二是需要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三是需要综合化的服务模式,四是需要数字化线上化的便捷服务。但同时,当前金融供给与上述需求并不匹配。为破解这一金融供需矛盾,农行广东省分行在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创新“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模式,支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二是构建“链式金融”综合服务模式,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构建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新模式,促进数字乡村建设;四是完善长效精准扶贫模式,助力农民脱贫奔康。下一阶段,我国可借鉴日本造村运动、美国城乡互惠型乡村发展模式和德国村庄更新的成功经验,完善顶层设计,凝聚各方合力,精准定位市场,聚焦关键主体,精准开展服务,充分发挥金融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形成服务“三农”合力。
2020 Vol. 1 (10): 79-92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43
)
-
焦春杨
:再贷款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在人民银行的履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民银行与接受再贷款的商业银行所达成的再贷款协议是否应被定性为行政协议,对协议各方的利益及再贷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均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涉及公权、私权之界限与冲突,对于再贷款协议性质的判定,应予以慎重考察。目前我国对于再贷款协议性质的关注仍然较少。依据最新司法解释及相关理论,再贷款协议符合有关行政协议的基本特征,应当被定性为行政协议。以此为基础,可进一步根据人民银行的法定职权而总体划定出其在再贷款协议中所享有行政优益权的基础范围,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再贷款相关制度的构建与执行提供一定的法理依据。
2020 Vol. 1 (10): 93-100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