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监管科技应用探索的思考 |
张黎娜,袁 磊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北京 102500) |
|
|
摘要 :如何正确运用监管科技,更好提升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监测水平,已成为我国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以及行业自律组织亟需解决的新课题。从国内现实发展来看,互联网金融领域内监管科技狭义上通常指系统平台,技术特质较为凸显,且依托数据的使用。然而,尽管有着科技的外衣,监管科技远非技术或数据的单一化,而是具有复杂内在逻辑的综合体。究其本质,监管科技应是监测理念或实践经验的工程化,科学技术作为重要的实现路径决定了其产品性能。结合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管理及风险监测的实践思考,监管科技的建设理念至少应包含宏观政策、业务属性、数据建模和技术路径四个维度。建议完善监管科技统分框架,推动监管科技标准建设,扩大监管科技成果应用,有效提升风险监测水平。
|
|
关键词 :
监管科技,
互联网金融,
风险监测,
合规科技,
监测理念
|
|
[1] |
马 楠. 粤港澳大湾区监管沙盒建设的相关问题与构建思路[J]. 南方金融, 2020, 1(7): 3-12. |
[2] |
刘孟飞. 金融科技的潜在风险与监管应对[J]. 南方金融, 2020, 1(6): 45-55. |
[3] |
张龄方. 论我国内地监管沙盒实施主体的确定[J]. 南方金融, 2019, 1(7): 11-17. |
[4] |
陈一洪. 城市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现状、瓶颈及突破路径[J]. 南方金融, 2019, 1(7): 89-97. |
[5] |
陈颖瑛,王 娟. 互联网金融的时空特征与运行机制[J]. 南方金融, 2019, 1(5): 13-20. |
[6] |
张 顺,赵翠翠,杨 立. P2P网络借贷救急不救穷?——基于“人人贷”的经验证据[J]. 南方金融, 2019, 1(5): 42-49. |
[7] |
王 妍,赵 杰. “金融的法律理论”视域下的“穿透式”监管研究[J]. 南方金融, 2019, 1(5): 92-98. |
[8] |
谭志清. 构建开放银行: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发展的战略举措[J]. 南方金融, 2019, 1(5): 73-81. |
[9] |
王怀勇,刘 帆. 债务催收治理的法制困境及出路[J]. 南方金融, 2019, 1(4): 20-27. |
[10] |
刘艳平. 互联网金融信息偏在的法律规制[J]. 南方金融, 2019, 1(10): 7-14. |
[11] |
李亚飞,刘志洋. 互联网金融利率定价能否准确反映违约风险?——基于P2P网络借贷的实证检验[J]. 南方金融, 2019, 1(10): 15-25. |
[12] |
谭中明,谢 坤,谭 璇. P2P网络借贷生态圈刻画、信用风险生成及防范——基于生态学视角的研究[J]. 南方金融, 2018, 1(9): 53-61. |
[13] |
林慰曾,施心德. 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错配、修复与完善[J]. 南方金融, 2018, 1(6): 73-81. |
[14] |
朱 琳. 股权众筹监管模式的辨析与重构 [J]. 南方金融, 2018, 1(4): 83-89. |
[15] |
鄂春林.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挑战与对策[J]. 南方金融, 2018, 1(3): 85-9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