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互联网金融利率定价能否准确反映违约风险?——基于P2P网络借贷的实证检验 |
李亚飞1,刘志洋2 |
(1.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 100068;2.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
|
|
摘要 :本文以P2P网络借贷平台——“人人贷”的历史数据为研究样本,从风险补偿的视角,研究互联网金融利率定价能否有效覆盖违约风险。研究结果表明:P2P产品的借款利率整体上低估了借款人的违约风险;投资者对借款订单信息、借款人个人信息以及信用评估信息存在不同的风险敏感性,对借款期限、借款金额、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以及婚姻状况的风险敏感性较高,而对借款人的工作所属行业、工作时间、年龄、学历信息的风险敏感性较低;在不同的P2P细分市场中,由于投资者的风险敏感性有所不同,其对借款人所要求的风险溢价也有所差异,进而产生了部分细分市场中违约风险被低估或者高估的现象。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利率定价机制并不能够准确反映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为此,要反思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定价和风险控制机制,从风险控制制度建设着手,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要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夯实利率定价准确反映风险的基础;要推动互联网金融平台优化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机制,引导投资者对信用评估信息给予关注和重视;要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引导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违约风险及其他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定价。
|
|
关键词 :
互联网金融,
P2P网络借贷,
利率定价,
风险敏感性,
信息披露
|
|
[1] |
凌士显.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J]. 南方金融, 2019, 1(8): 50-60. |
[2] |
陈一洪. 城市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现状、瓶颈及突破路径[J]. 南方金融, 2019, 1(7): 89-97. |
[3] |
陈颖瑛,王 娟. 互联网金融的时空特征与运行机制[J]. 南方金融, 2019, 1(5): 13-20. |
[4] |
张 顺,赵翠翠,杨 立. P2P网络借贷救急不救穷?——基于“人人贷”的经验证据[J]. 南方金融, 2019, 1(5): 42-49. |
[5] |
王 妍,赵 杰. “金融的法律理论”视域下的“穿透式”监管研究[J]. 南方金融, 2019, 1(5): 92-98. |
[6] |
王运通. 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不足与改进建议——基于美国经验的比较分析[J]. 南方金融, 2019, 1(5): 65-72. |
[7] |
阎维博. 债券交叉违约条款:溯源、演化及保护功能优化[J]. 南方金融, 2019, 1(4): 11-19. |
[8] |
王怀勇,刘 帆. 债务催收治理的法制困境及出路[J]. 南方金融, 2019, 1(4): 20-27. |
[9] |
姜永宏,穆金旗,赵婷婷. 大股东交易与中国A股市场股价暴涨暴跌风险[J]. 南方金融, 2019, 1(2): 3-11. |
[10] |
吴学敏,黄正一. 论存托凭证机制下的投资者权益保护问题[J]. 南方金融, 2019, 1(11): 53-60. |
[11] |
刘艳平. 互联网金融信息偏在的法律规制[J]. 南方金融, 2019, 1(10): 7-14. |
[12] |
谭中明,谢 坤,谭 璇. P2P网络借贷生态圈刻画、信用风险生成及防范——基于生态学视角的研究[J]. 南方金融, 2018, 1(9): 53-61. |
[13] |
林慰曾,施心德. 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错配、修复与完善[J]. 南方金融, 2018, 1(6): 73-81. |
[14] |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美国对掠夺性放贷行为的法律规制及启示[J]. 南方金融, 2018, 1(5): 83-92. |
[15] |
朱 琳. 股权众筹监管模式的辨析与重构 [J]. 南方金融, 2018, 1(4): 83-8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