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错配、修复与完善 |
林慰曾1,2,施心德3 |
(1.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重庆 401120;2.威廉玛丽学院,美国弗吉尼亚州 23186;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惠安县支行,福建 泉州 362100) |
|
|
摘要 :互联网消费金融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扩大内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发展失范、加剧金融风险的问题,其根源在于信用错配。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错配主要表现为信用高配和信用低配两种形式,其现实矛盾衍化出金融普惠与主体自利、次级客户与高额授信、有限体量与巨额风险、应然对策与实然出路相互冲突的悖论,因此,有必要对市场主体进行信用修复。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修复的关键在于匡正市场主体间的信息缺失、信息不对称与信息欺诈,从而摆脱逆向选择,实现信息的相对对称,实现适度授信、科学授信、合规授信的目标。完善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信用制度,可从征信、评信、用信等方面着手,扩大征信市场信息存量,坚持公共征信与市场征信并行的模式;发挥信息工具的技术优势,运用大数据优化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信用评价体系;构建互联网消费金融“黑名单”的披露与共享机制,逐步打破市场 “信息孤岛”。
|
|
关键词 :
互联网金融,
消费金融,
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错配,
信用修复
|
|
[1] |
朱 琳. 股权众筹监管模式的辨析与重构 [J]. 南方金融, 2018, 1(4): 83-89. |
[2] |
鄂春林.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挑战与对策[J]. 南方金融, 2018, 1(3): 85-92. |
[3] |
董玉峰,赵晓明. 负责任的数字普惠金融:缘起、内涵与构建[J]. 南方金融, 2018, 1(1): 50-56. |
[4] |
张超宇,陈 飞. 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异化及去担保化问题研究[J]. 南方金融, 2018, 1(1): 68-74. |
[5] |
苏 静. 互联网技术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研究——基于信息收益与成本视角[J]. 南方金融, 2017, 1(9): 57-63. |
[6] |
丁 佳,封思贤. 网上支付机构洗钱风险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南方金融, 2017, 1(8): 61-68. |
[7] |
周治富. 互联网金融的内生成长、基本模式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 南方金融, 2017, 1(6): 17-26. |
[8] |
陈一洪. 城市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主要挑战与转型战略[J]. 南方金融, 2017, 1(6): 81-89. |
[9] |
何永清. 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思路与策略——基于科学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视角[J]. 南方金融, 2017, 1(5): 84-89. |
[10] |
张 荣. 区块链金融:结构分析与前景展望[J]. 南方金融, 2017, 1(2): 57-63. |
[11] |
姚 瑶. 股权众筹平台投资者适当性义务的证成与制度构建[J]. 南方金融, 2017, 1(11): 84-91. |
[12] |
王怀勇,邓若翰.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教育制度研究[J]. 南方金融, 2017, 1(11): 77-83. |
[13] |
陆岷峰,沈黎怡.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缺陷与优化[J]. 南方金融, 2017, 1(1): 98-103. |
[14] |
于 博,张峻琪. P2P网络借贷平台产品预期收益率对交易规模及客户粘性的影响——基于平台异质性的研究[J]. 南方金融, 2016, 1(8): 60-65. |
[15] |
李东荣. 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与规范发展[J]. 南方金融, 2016, 1(7): 3-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