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金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摘要目录

南方金融

2022年 1卷 7期

刊出日期 2022-07-28

胡啟斌,周端明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剖析平台经济生产和垄断的实质,得到以下研究结论:第一,平台经济的生产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活动,其以计算机软硬件和互联网等为劳动资料,以消费者偏好和生产者技术信息为劳动对象,以算法、程序为直接产品,以数据为间接产品。第二,平台资本的根本目的是最大化占有剩余价值,一方面通过剩余价值生产对其雇佣员工进行直接剥削,另一方面利用数据资本占有入驻商户的部分剩余价值。第三,平台经济的独特生产过程使其容易走向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又内生出平台企业的垄断。一方面平台企业所需大规模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形成了壁垒,另一方面平台上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对平台算法、程序和数据的锁定使其形成路径依赖,导致“赢者通吃”的垄断格局。推动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应加强对平台巨头的反垄断执法,强化平台企业内部用工和依托平台的灵活就业用工的监管,有效维护平台经济市场秩序,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22 Vol. 1 (7): 3-12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122 )

胡 丹,杨金花

:双层股权结构有助于创始人及管理团队稳定公司控制权、激发其潜能和积极性,但也带来了诸如其他投资者保护不足、管理层谋取控制私利等潜在风险。考虑到我国采用双层股权结构的公司主要集中于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本文以2005-2020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为样本,探究双层股权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这种影响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第一,双层股权结构显著提高了公司价值;第二,双层股权结构的价值增值效力是通过降低代理成本、缓解公司短视来发挥作用的;第三,从企业生命周期动态视角来看,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采用双层股权结构能够提高公司价值,且对成长期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而衰退期企业采用双层股权结构不具有价值增值作用。充分发挥双层股权结构的价值增值效力、抑制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引导企业合理选择双层股权结构,同时做好退出机制的前瞻性设计,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督,强化对创始人及管理团队的激励约束。

2022 Vol. 1 (7): 13-27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128 )

吴庆田,王瑞杰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扶贫工作重点由贫困治理转向贫困预防,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相对贫困问题显得日益重要,而普惠金融对于缓解城镇家庭相对贫困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从渗透度、使用度、满意度三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各省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然后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建前瞻性指标贫困脆弱性对城镇家庭未来贫困可能性进行测算,最后运用实证模型分析普惠金融对城镇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显著降低了城镇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这种影响可通过普惠金融支持家庭加大教育投入、开展创业活动两条途径发挥作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应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在贫困预防中的作用,一是建立健全贫困脆弱性识别机制,将城镇低收入家庭纳入金融扶贫体系中;二是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脆弱家庭的教育投入与创业活动,提高收入水平和资本积累;三是提升金融对城镇弱势群体和不发达地区的支持,缓解区域间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

2022 Vol. 1 (7): 28-38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200 )

温红梅,隋 昕,路少朋

:本文基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据,构建地级市层面的银行业竞争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城市面板数据,从空间关联视角实证考察银行业竞争对本地和邻近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城市创新绩效和银行业竞争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第二,银行业竞争通过产业结构效应和金融集聚效应对本地和邻近城市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银行业竞争存在明显的“本地—邻地”创新效应;第三,银行业竞争对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中部地区最为显著。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推动银行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应树立空间关联意识,逐渐形成以点带面、有序竞争、协调发展的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加强城市间创新活动交流与合作,促进创新资源外溢和共享;充分发挥银行业竞争的产业结构效应和金融集聚效应,支持城市创新绩效提升。

2022 Vol. 1 (7): 39-53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136 )

花俊国,刘 畅,朱 迪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数字化转型正促进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和效率变革。本文以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上市公司年报中关键词词频指标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基于微观企业特征和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对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非制造业企业和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践行数字中国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强化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薄弱环节的融资支持;引导企业制定符合自身特征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加速推进新兴科技与传统生产方式的有机融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2022 Vol. 1 (7): 54-65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122 )

陆岷峰

:元宇宙作为目前互联网技术中最高层级的形态,在金融领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依托其虚实结合、沉浸式消费、人机协同等优势,元宇宙金融不仅能实现金融业务线上化,还能为客户提供沉浸式体验,提高服务质量。元宇宙将改变传统金融相对被动的管理模式,实现金融管理的主动化和精准化;元宇宙将打破传统金融面临的时空限制,为客户提供高效率、高品质的金融服务;元宇宙将丰富金融机构管理金融风险的手段和方式,提高风险管理的主动性。推动元宇宙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应构建利于元宇宙技术应用的金融管理体制与机制,打造元宇宙金融服务平台,构建虚实结合的金融服务世界,培育和管理好数字机器人员工队伍,提升金融业务各参与主体的沉浸式消费感,防止虚拟世界的管理风险外溢,推动元宇宙在金融领域各项业务的有序、有效地应用。

2022 Vol. 1 (7): 66-74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145 )

姚 晖,孙碧媛

:全面推进国企治理现代化,是推动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完善国企薪酬制度和改善投资质量是加强国企治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法对2014年出台的“限薪令”对国企过度投资的影响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总的来看,“限薪令”政策显著抑制了国企的过度投资行为,这种影响主要通过缩小企业内部薪酬差距、降低管理者风险偏好两条路径发挥作用;相较于竞争性国企,“限薪令”对垄断性国企过度投资行为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对高管以股票期权为股权激励方式,会弱化“限薪令”对国企过度投资的抑制。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要进一步完善国企高管薪酬制度,实现高管薪酬公开化与合理化,减少高管自利行为;提高对国企高管的激励水平,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合理推广股权激励方式,兼顾薪酬公平与企业效率;积极培育和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在国企中全面推广职业经理人制度,利用职业竞争提升国企高管积极性。

2022 Vol. 1 (7): 75-86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127 )

郭臣鑫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是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会计准则变革之一,对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有着深层次的影响。本文以“A+H”股上市公司率先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为准自然实验,实证研究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会抑制企业投资替代动机下的金融化程度,这主要是由于新金融工具准则强化了对上市公司持有金融资产目的以及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第二,在股权制衡度较高、管理层薪酬激励较强、审计质量较高、短期利润动机较强、金融损益调整程度较大的企业中,新准则实施的上述影响更为显著;第三,新准则实施抑制了企业的投资替代动机,增强了其预防性动机,这种影响在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中更加显著。上述研究结论表明,新准则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上市公司 “脱虚向实”。为此,要进一步做好新准则的宣传辅导,引导企业对金融交易进行客观公允的确认与计量,同时完善企业内部治理、强化外部监督,防止企业利用新旧准则交替中的监管漏洞进行利润操纵等违规行为。

2022 Vol. 1 (7): 87-99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