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障碍及对策研究
饶淑玲1 ,陈 迎2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2.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北京 100028)
摘要 :金融业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部门之一。金融业对外要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对内需要消除或减缓气候风险给其自身带来的不利影响。将对内、对外两方面统筹安排,是金融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我国亟需健全国内金融体制机制来提高金融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法律、机制、体系、标准等主要方面的多重障碍。为消除这些障碍,需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来提升金融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统筹协调能力,从信息披露、评估评级、投资和教育四个维度完善ESG(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体系,以《应对气候变化专项支持目录》为基准分层推进绿色金融工作,同时从实体经济端和金融端探索建立气候“外部性”内生化机制。
关键词 :
气候资金 ,
气候风险 ,
绿色金融 ,
ESG ,
外部性
[1]
乔宇锋. 农业众筹助推绿色发展的实现逻辑与构建路径 [J]. 南方金融, 2020, 1(8): 71-80.
[2]
林耿华,王 遥,金苗根,李 力,谢 晟.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绿色票据实施路径创新研究 [J]. 南方金融, 2020, 1(8): 60-70.
[3]
张 琳,廉永辉. 绿色信贷如何影响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基于银行收入结构分解的视角 [J]. 南方金融, 2020, 1(2): 45-56.
[4]
兴业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债券市场国际化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J]. 南方金融, 2020, 1(1): 69-75.
[5]
郭文伟,刘英迪. 绿色信贷、成本收益效应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J]. 南方金融, 2019, 1(9): 40-50.
[6]
李 强,高树棠,宋晴晴.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经营费用补贴机制研究——基于参与主体行为的分析 [J]. 南方金融, 2019, 1(4): 73-82.
[7]
陈利锋. 环境保护税与环保技术进步的宏观经济效应 [J]. 南方金融, 2019, 1(11): 11-22.
[8]
张 银,危 平. 筛选强度对我国社会责任投资基金财务绩效的影响 [J]. 南方金融, 2018, 1(9): 43-52.
[9]
桂荷发,王晓艳. 融资约束、终极控制权结构与环保投资——基于沪深两市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J]. 南方金融, 2018, 1(10): 15-24.
[10]
李永坤,朱 晋. 节能环保产业并购重组的驱动力、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J]. 南方金融, 2017, 1(9): 64-69.
[11]
周于靖,罗韵轩. 金融生态环境、绿色声誉与信贷融资——基于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J]. 南方金融, 2017, 1(8): 21-32.
[12]
杨云龙,姚景超,何文虎. 商业银行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的若干问题探讨 [J]. 南方金融, 2017, 1(6): 73-80.
[13]
何永清. 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思路与策略——基于科学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视角 [J]. 南方金融, 2017, 1(5): 84-89.
[14]
苏亮瑜,谢晓闻. 全球碳排放权市场的风险防控及对我国的启示 [J]. 南方金融, 2017, 1(4): 66-73.
[15]
詹小颖.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创新 [J]. 南方金融, 2017, 1(12): 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