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数字普惠金融改善了收入不平等吗?——基于技能劳动者非农就业转移的视角 |
刘 锋,张桃霖,黄 苹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
|
|
摘要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为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构建收入不平等指标,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不平等具有收敛效应,分指数中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的收敛作用最大,使用深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低。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缓解家庭工资性收入不平等、减少自雇型家庭经营性收入不平等。第三,非农就业转移进程中的劳动技能升级是数字普惠金融缓解收入不平等的重要作用渠道。第四,人力资本存在调节效应,数字素养增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收入不平等的收敛效应。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要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功能,与提高人力资本投入和家庭数字素养进一步结合起来,逐步缩小不同居民群体之间的收入不平等。
|
|
关键词 :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数字金融,
普惠金融,
收入不平等
|
|
[1] |
杨鑫垚,叶家硕,李 杰,胡瑜洁. 数字普惠金融何以赋能乡村振兴?——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J]. 南方金融, 2024, 1(6): 18-31. |
[2] |
高 奇. 论金融机构数据的类型化及权责配置[J]. 南方金融, 2024, 1(6): 67-77. |
[3] |
展 凯, 吴金迅,刘 倩,米运生. 数字金融素养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基于2021年CHFS-SCAU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J]. 南方金融, 2024, 1(3): 3-19. |
[4] |
徐章星,刘 滨,李祎雯. 数字普惠金融与小微企业信贷配给:基于贷款技术视角[J]. 南方金融, 2024, 1(2): 40-55. |
[5] |
王 龑. 外部“替代性”数字金融与城市商业银行利润效率——基于互联网平台发展的视角[J]. 南方金融, 2024, 1(2): 71-88. |
[6] |
欧阳文杰,陆岷峰. 大型银行业务下沉背景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困境与出路[J]. 南方金融, 2024, 1(2): 89-100. |
[7] |
刘岳平,文余源. 数字人民币赋能乡村振兴:理论机制与现实进路[J]. 南方金融, 2023, 1(9): 3-14. |
[8] |
史焕平,刘 鑫. 数字金融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视角[J]. 南方金融, 2023, 1(6): 3-17. |
[9] |
李景睿,侯卓君. 先富地区带动了共同富裕吗?——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的空间溢出效应[J]. 南方金融, 2023, 1(5): 70-85. |
[10] |
陈昊泽. 日本普惠保险发展模式:演变与启示[J]. 南方金融, 2023, 1(5): 86-96. |
[11] |
郭文伟,罗冰莹,林晓波,赖相龙. 房价泡沫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绊脚石”吗?——基于中国90个大中城市的实证检验[J]. 南方金融, 2023, 1(4): 3-18. |
[12] |
张 博,郭 方,孙 璐. 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和社会网络的维度[J]. 南方金融, 2023, 1(4): 19-32. |
[13] |
杨景陆,粟 勤. 数字金融发展与中小银行风险——基于我国117家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J]. 南方金融, 2023, 1(3): 3-18. |
[14] |
王 蓉. 普惠金融调节收入分配之功能研究[J]. 南方金融, 2023, 1(3): 66-79. |
[15] |
孙源序,雷 娜,刘晓倩. 数字经济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吗?——来自中国268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 南方金融, 2023, 1(12): 38-5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