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创板监管规则改革新导向:注重“持续经营能力” |
谢贵春,胡睿超 |
(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海 200120) |
|
|
摘要 :我国内地科创板监管规则从“持续盈利能力”向“持续经营能力”导向转变过程中,香港证券市场的相关经验值得借鉴。香港证券市场推行“持续经营能力”导向监管的主要逻辑是:第一,在发行上市环节,防范空心化企业利用上市获得利益;第二,在持续监管环节,审慎、及时地对财务状况困难、收入及盈利水平较低的空壳公司进行除牌处置;第三,在并购重组监管环节,针对拥有大量现金或将短期证券、资金投资于与主营业务无关项目的空壳公司给予限制借壳上市。在如何加强对“空壳公司”监管、防范主营业务空心化这一问题上,香港证券市场和内地证券市场有着共通的诉求。就内地科创板监管规则的构建而言,建立健全“持续经营能力”监管规则与推进发行注册制改革并不矛盾,引入“持续经营能力”监管规则有助于消除“持续盈利能力”监管规则带来的弊端。为此,一是要确立以发行人、上市公司应当具有“持续经营能力”作为发行上市考察的关键条件,加强对“空壳公司”的监管、清理和处置,从而构建全面的“持续经营能力”监管规则体系;二是要明确和细化“持续经营能力”的认定标准,考虑选用指标的全面性,同时在监管标准的把握上体现一定的包容性;三是在证券法律中明确“持续经营能力”的基本要求,完善与“持续经营能力”相关的配套规则,向市场层层传递监管导向、明确规则适用的逻辑。
|
|
关键词 :
证券市场,
持续经营能力,
注册制改革,
空壳公司,
现金资产公司
|
|
[1] |
高 榴. 上市公司内部人股份减持监管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 南方金融, 2019, 1(2): 43-48. |
[2] |
杨海静. 单方允诺视角下的证券市场公开承诺[J]. 南方金融, 2018, 1(7): 92-102. |
[3] |
刘 骅,王 璨,朱 鹏. 我国证券市场协同审计治理研究[J]. 南方金融, 2018, 1(5): 60-68. |
[4] |
张 萌. 信息冲击、非理性投资与股市联动——基于沪深市场交易数据的实证检验[J]. 南方金融, 2017, 1(2): 32-39. |
[5] |
谢贵春. 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罚款制度比较研究[J]. 南方金融, 2017, 1(11): 66-76. |
[6] |
方劲松,徐晓伟.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基于2012-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J]. 南方金融, 2016, 1(7): 44-52. |
[7] |
程 丹,王 奎. 我国台湾地区证券交易税的演变历史研究[J]. 南方金融, 2015, 1(2): 51-57. |
[8] |
李文华.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市场基础与推进策略[J]. 南方金融, 2015, 1(12): 31-41. |
[9] |
岑 维,童娜琼. A股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用途披露与IPO抑价[J]. 南方金融, 2015, 1(10): 52-63. |
[10] |
王 群. 中国股市的刑法治理——从核查“恶意做空”证券市场行为谈起[J]. 南方金融, 2015, 1(10): 90-9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