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能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吗? |
陈伶俐 |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 广州 510610) |
|
|
摘要 :本文以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研究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系统重要性评分越高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越高;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监管下,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能够更好地降低风险承担,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应继续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建设,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审慎监管;进一步扩大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监管范围,把更多金融机构纳入评估体系;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降低银行间风险外溢效果;加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与货币政策间的协调配合,提高政策有效性。
|
|
关键词 :
银行监管,
金融风险,
审慎管理,
宏观审慎评估,
系统重要性银行
|
|
[1] |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基于复杂网络传染病模型的金融风险防控研究[J]. 南方金融, 2021, 1(7): 29-39. |
[2] |
季云华,苏文锦,庄雅淳,顾丽琼. 外部冲击下跨境资金宏观审慎调控的有效性及相机抉择[J]. 南方金融, 2021, 1(7): 54-71. |
[3] |
陆岷峰,徐阳洋. 科技向善:激发金融科技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中正能量路径[J]. 南方金融, 2021, 1(1): 10-19. |
[4] |
吴圣金,刘相阁,叶国安. 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与资本管制的比较研究[J]. 南方金融, 2021, 1(1): 68-79. |
[5] |
于品显. 巴塞尔协议资本要求的发展变化、局限性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 南方金融, 2020, 1(7): 69-78. |
[6] |
刘孟飞. 金融科技的潜在风险与监管应对[J]. 南方金融, 2020, 1(6): 45-55. |
[7] |
李广稷,黎荣舟. 论我国商业银行破产预防程序的完善[J]. 南方金融, 2020, 1(4): 84-91. |
[8] |
陆岷峰,马 进. 商业银行智能化风险特点与管理研究[J]. 南方金融, 2020, 1(3): 65-73. |
[9] |
欧阳卫民. 做守正创新的典范银行[J]. 南方金融, 2020, 1(11): 3-5. |
[10] |
张淑彩. 市场约束与银行有效监管——基于银行会计信息管理的视角[J]. 南方金融, 2020, 1(11): 29-37. |
[11] |
于孝建,梁柏淇. 商业银行气候相关金融风险与管理研究[J]. 南方金融, 2020, 1(10): 3-12. |
[12] |
赵立彬,傅祥斐,李 莹,赵 妍. 交易所问询函能识别公司内控风险吗?——基于年报问询函的经验证据[J]. 南方金融, 2020, 1(10): 40-51. |
[13] |
季云华. 企业主体行为、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与跨境资金流动风险[J]. 南方金融, 2019, 1(7): 51-60. |
[14] |
杨小玄,王一飞. 我国系统性风险度量指标构建及预警能力分析——基于混频数据动态因子模型[J]. 南方金融, 2019, 1(6): 3-15. |
[15] |
曹东坡,赖小鹏. 产业结构升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J]. 南方金融, 2019, 1(6): 39-4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