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新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评估——来自地方法人银行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
许 可1,丁 攀1,2,颜 蕾1,金为华1 |
(1.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海南 海口 570105;
2.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南 海口 570100) |
|
|
摘要 :创新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项重要举措,科学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对完善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选取H省37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月度数据,以2020年6月两项创新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实施这一外生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与传导机制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两项创新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除了直接提升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小微企业的贷款占比外,还显著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呈现出“量增价降”的政策效果,精准滴灌成效斐然。因此,建议政策制定者灵活把握两项工具的实施期限,政策执行者提升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地方政府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确保货币政策结构化创新发挥最大效应。
|
|
关键词 :
货币政策,
普惠金融,
稳企业保就业,
银行信贷,
小微企业融资
|
|
[1] |
李懿行,梁万泉. 同业业务发展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基于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视角[J]. 南方金融, 2021, 1(8): 29-39. |
[2] |
吴庆田,王欣宇. 财政支持、数字普惠金融与多维贫困缓解[J]. 南方金融, 2021, 1(8): 53-66. |
[3] |
李建伟,高 磊. 货币财政政策规则协调范式判别研究——兼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减税降费的经济效应[J]. 南方金融, 2021, 1(6): 3-19. |
[4] |
欧阳卫民. 负责任融资原则刍议[J]. 南方金融, 2021, 1(5): 3-7. |
[5] |
惠献波.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J]. 南方金融, 2021, 1(5): 20-31. |
[6] |
陈梦涛.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负利率政策效果研究——来自全球39个国家的经验证据[J]. 南方金融, 2021, 1(5): 32-43. |
[7] |
宋彦峰. 普惠金融防止返贫的响应机理及长效机制——基于贫困脆弱性视角[J]. 南方金融, 2021, 1(3): 29-37. |
[8] |
蓝 天,庞春阳,肖 晶,张星星. 法定数字货币、前瞻条件触发与货币政策传导[J]. 南方金融, 2021, 1(2): 38-52. |
[9] |
徐章星.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了城市创新吗?——基于空间溢出和门槛特征的实证分析[J]. 南方金融, 2021, 1(2): 53-66. |
[10] |
欧阳卫民. 若干重大金融问题之思考[J]. 南方金融, 2021, 1(11): 3-12. |
[11] |
郎香香,张朦朦,王佳宁. 数字普惠金融、融资约束与中小企业创新——基于新三板企业数据的研究[J]. 南方金融, 2021, 1(11): 13-25. |
[12] |
黄一松,李泽宇,郑鸿锐. 民营企业股权质押风险、信贷关系与地方政府纾困[J]. 南方金融, 2021, 1(11): 26-37. |
[13] |
赵 军,李艳姗,朱为利. 数字金融、绿色创新与城市高质量发展[J]. 南方金融, 2021, 1(10): 22-36. |
[14] |
雷海波. 数字征信是否改善了信贷使用?——基于中国县域数据的实证研究[J]. 南方金融, 2021, 1(10): 37-48. |
[15] |
陈利锋,钟玉婷.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视域下新冠疫情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J]. 南方金融, 2021, 1(1): 20-2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