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金融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摘要目录

南方金融

2016年 1卷 10期

刊出日期 2016-10-10

林 平

:近年来,国外征信市场发展呈现一系列新趋势:信用管理、信用信息主体隐私保护等领域的法律规则逐步完善,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征信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涌现,征信产品和服务日趋多元。我国要顺应国际征信发展新趋势,从法制建设、机构培育、产品创新等方面着手,加快推进征信市场体系建设。要建立和健全征信法律法规,为征信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建立多元化的征信机构体系,推动征信行业市场化发展;要推动征信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运用新技术创新征信服务、扩大征信服务覆盖范围,满足多元化的征信服务需求。

2016 Vol. 1 (10): 3-8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24 )

杨迪川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渠道。本文从一般原理上阐述不良资产证券化与不良资产其他处置方法及普通资产证券化的差异性,并以“16中誉1”、“16和萃1”为案例,研究2016年以来重启的新一轮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的特点和存在问题。目前,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基础资产种类较多,但证券分级较少、交易结构有待优化、折扣率偏低。促进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健康发展,要优化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交易结构,培育次级证券投资市场,强化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要求。

2016 Vol. 1 (10): 9-16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14 )

王成进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生产方式中存在的三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人与自我的矛盾,阐述三组矛盾的内涵及其发展,运用三组矛盾的转换与发展、特别是人与自我的矛盾分析方法来解释当前的金融化与经济增长特征。人与自然的矛盾分为生产力发展不足和过度消费下环境承载力不足两个阶段;人与人的矛盾表现为对物质产品的分配和在精神层面的炫耀、占有;人与自我的矛盾则体现在消费领域和投机领域。当代金融化的特征正是源于人与自我矛盾的发展——投机性需求从手段异化为目的而成为人的基本需求。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矛盾转换与交织中,经济增长表现为三个截然不同的阶段性特征。面对当代金融化条件下人与自我矛盾尖锐而多变,经济波动加剧而增长趋缓,需要运用道德理性引导经济理性。

2016 Vol. 1 (10): 17-22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31 )

左海聪,崔 钰

:货币国际化客观上需要建立市场化的汇率制度,实现汇率形成充分自主、能够真实而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币值保持整体相对稳定,并具有必要的可预测性。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在以上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参考一篮子货币”和对美元的过分倚重抑制了人民币汇率的自主性;资本账户汇兑限制、不充分的做市商竞争和不完善的外汇干预制约了人民币汇率对市场情况真实、灵敏的反映能力;而货币篮子和外汇干预的透明度不足则影响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合理预期。鉴于此,下一步我国深化汇率制度改革,应当逐步取消对篮子货币的参考、增加直接交易币种、完善外汇做市商制度、进一步放开资本账户管制、完善外汇市场干预的信息披露机制,促使人民币国际化在汇率制度方面的障碍尽快消除。

2016 Vol. 1 (10): 23-28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12 )

郭 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部分经济体实施负利率政策以应对汇率升值和通货紧缩。本文运用欧元区、瑞士、丹麦、瑞典和日本等五个实施负利率政策经济体的数据,分析负利率对汇率和通胀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经济体的名义负利率政策实施效果存在差异,只有部分经济体达成了预期的稳定汇率、抑制通缩的目标。这对我国的启示在于:负利率政策的实施不一定能达成预期的目标,应审慎对待,不能照搬国外负利率政策的做法;利率政策的实施要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统筹协调,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所带来的乘数放大效应;引导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2016 Vol. 1 (10): 29-37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07 )

侯 翔,曾 力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基础。本文运用2009-2014年国内8家开展综合化经营的商业银行财务数据,从收益和成本角度分析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规模经济效应,通过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范围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国内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规模经济存在区间效应,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效应存在上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在不同资产规模的商业银行中存在差异,规模适中的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应较为明显,范围经济效应也比较强。为此,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鼓励商业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同时商业银行也要保持适度规模经营,避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

2016 Vol. 1 (10): 38-44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13 )

魏 巍,黄宇元,马 超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将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推向新的变革轨道,克服货币政策目标多样性和银行审慎监管局限性的矛盾、强化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政策协调成为金融监管体制变革的新趋势。从我国实践来看,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对宏观和微观审慎管理工具的选择运用存在差异,两者之间的交叉影响和冲突日渐增多,客观上要求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政策加强协调。为此,在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进程中,应赋予金融监管体制更多的功能指向性与制度灵活性,将金融稳定目标纳入中央银行政策反应函数,促进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部门的充分沟通,建立有效的联合监管协调机制。

2016 Vol. 1 (10): 45-52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16 )

凌士显

:社保基金是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本文选择2009-2014年社保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异质性持股视角,研究社保基金持股的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实证结果表明:社保基金持股存在显著的异质性问题;社保基金组合持股具有较强的价值选择能力和一定的价值创造能力,而社保基金转持持股不具有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应赋予社保基金转持股份公司治理参与权,提高社保基金的入市比例上限,以充分发挥社保基金持股的价值创造能力,提高其资产保值增值能力。

2016 Vol. 1 (10): 53-60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09 )

张 莹

:家族企业的治理问题关系到我国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多数文献将家族成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但不同成员组合类型的家族企业在治理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本文选取2006-2015年我国A股471家家族企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将家族企业细分为夫妻主导型、亲子主导型、手足主导型和复合型企业,从所有权和股权制衡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不同家族成员组合下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夫妻主导型与亲子主导型企业中,家族成员持股比例对公司价值的提升有积极影响;在复合型企业中,股权制衡与公司价值显著负相关,即股权制衡抑制了企业发展。为此,要完善家族企业治理机制,引入外部经理人和外部股东、改革产权制度、建立合理的股权制衡机制,以平衡股东之间的关系、增强家族凝聚力,从而保障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2016 Vol. 1 (10): 61-69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31 )

赵 连

:支付体系是一国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之一。近年来,我国支付服务市场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支付系统配套支持不足、难以适应支付业务创新发展趋势、提升市场效率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市场开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借鉴美国、欧元区、日本及韩国的支付服务市场发展经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支付服务市场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顺应支付服务以至金融服务混业经营趋势;明确监管边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谨慎鼓励创新,发挥行业自律机制的作用;着眼全球市场,提升支付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2016 Vol. 1 (10): 70-74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21 )

何伟刚,刘朝阳,李美洲,胥爱欢

:“十二五”期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6.2%上升到8.4%,金融业增加值已成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算结果对GDP影响较大。由于过去缺少相关基础数据统计,迄今为止我国季度金融业增加值一直沿用存贷款余额增速等指标进行推算。随着我国金融业深化发展和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以存贷款余额增速为主导的推算指标体系的代表性和稳定性不断弱化,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金融业价值创造情况。鉴于此,本文根据金融业增加值核算的基本原理,结合国内金融业发展的实际,剖析现行季度金融业增加值推算方法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

2016 Vol. 1 (10): 75-78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26 )

张 惠

:大力推广PPP模式,是公共服务领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增强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提高供给质量。本文对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情况及面临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当前,PPP模式在我国得到广泛运用,但PPP项目的民间投资率仍然偏低,主要原因是民间资本在参与PPP项目时需要承担较高的政策性风险,在进入和退出环节面临较多障碍,公私合作参与各方存在利益冲突和组织文化差异。引导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运作,要完善PPP模式的政策保障机制,优化民间资本进入和退出渠道,健全风险评估和分担机制,建立平衡的收益分配机制。

2016 Vol. 1 (10): 79-83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30 )

彭 志

:量化投资和高频交易在改善市场流动性的同时,也可能带来较大的市场风险。2013年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量化投资和高频交易蕴含着较高的技术风险、策略模型风险和操作风险,对交易所的订单处理能力、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及有效监管带来挑战。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在内部风险控制尤其是授权管理方面存在缺陷,交易所的市场预警和异常交易处置机制还有待完善,国家尚未出台法律法规授权监管部门对异常程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进行规制。为引导量化投资和高频交易有序发展,应确立公平交易、定性监管、分类监管的监管原则,建立市场机构、交易所和清算部门三道风险防线,推行交易所、地方证监局和证监会“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实施算法报备制度、交易所对异常情况加强监控和响应、设置订单最低存续时间等监管措施。

2016 Vol. 1 (10): 84-89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49 )

卢亚娟,张菁晶,章建伟

:农户借贷对于农村生产经营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江苏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借贷行为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苏南、苏中地区农户倾向于通过正规渠道借贷,而苏北地区民间借贷较多。户主年龄、教育年限、收入水平与农户借贷需求显著正相关。户主年龄越大,苏南、苏中地区农户通过正规渠道借贷意愿越强,而苏北地区农户民间借贷意愿越强。高收入农户借贷行为主要受户主教育年限、收入水平影响;低收入农户借贷行为与农业收入占比、农业生产费用显著正相关,医疗费用支出与正规渠道借贷需求正相关,子女学费与民间借贷需求正相关。为此,应当采用多种方式改善农村融资环境,规范农村民间借贷行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农户更多地通过正规金融体系借贷,结合地域差异,从经济、社会保障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实施支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

2016 Vol. 1 (10): 90-98 [摘要]( 0 HTML (1 KB)  PDF  (0 KB)  ( 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