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中国和美国金融科技发展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对中美两国金融科技发展状况和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把握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而且有助于中国金融科技更好地扬长补短、找准未来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在金融科技融合创新浪潮中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从共性来看,中美两国金融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都在不断深化,金融科技发展中都呈现出一定的风险外溢性,金融科技领域监管都经历由相对宽松到逐步强化的转变;从差异性来看,中美两国金融科技在创新主体、服务对象以及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热点领域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从相对优势来看,美国金融科技的核心优势是底层技术创新力,而中国金融科技的优势在于规模化应用和市场需求增长潜力。为此,中国金融科技要顺应“千禧一代”消费者金融需求的特点和变化趋势,通过开放市场、互补合作来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强大数据资源的整合以提升综合化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金融服务全面融入智慧生活场景,强化底层技术创新的持续支撑作用,同时加强监管协调、创新监管机制,借鉴“无异议函”等监管模式,营造良好的金融科技发展环境。
2017 Vol. 1 (5): 3-9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230
)
-
郭红兵,苏国强
:本文运用“链”思维,以产业链金融作为参照和基础,从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三链协同”中提炼出科技链金融这一新概念。科技链金融作为科技金融的一种特殊形式和一个特殊阶段,旨在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是对“产业链金融”的扩展、改进和补充。科技链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丰富科技金融理论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下一步,可以从创新链与资金链的协同机制、各种金融工具的协调机制、科技链金融配套机制、创新链各环节的风险特征、金融产品设计与创新等方面,对科技链金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017 Vol. 1 (5): 10-17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78
)
-
朱大鹏,陈 鑫
:随着我国住房商品化改革的实施,以及近年来房价的不断上涨,房产已经成为家庭财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家庭财富再分配格局由此出现了新的变化,家庭财富水平高低主要由其持有房产数量的多寡来划分。本文构建了一个能够体现当前我国房产持有差异的“异质家庭”(划分为富裕家庭、中产家庭、低收入家庭三类)DSGE模型,用以模拟外生的货币政策冲击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影响,以此检验货币政策有效性;并以同质家庭模型作为参照,探讨不同家庭财富分配结构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机理。实证研究表明:在“异质家庭”条件下,宽松货币政策对消费、投资和总产出的刺激作用被明显削弱,也就是说由房价上涨而导致的家庭财富再分配使货币政策有效性降低。在此背景下,中央银行是否应该采取盯住房价的逆向调节货币政策?进一步的模拟分析表明:在“异质家庭”模型中,盯住房价的货币政策不但加剧房地产市场波动,而且也无益于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两点建议:第一,货币政策本身对改变家庭财富再分配作用有限。提升宏观调控的有效性,还需要综合实施包括土地供给、住房保障、税收调节以及市场监管等在内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第二,鉴于我国居民家庭财富分配不均的局面已经形成,并且居民贷款购房和租房的比例都比较高,因而不宜实行盯住房价的货币政策。
2017 Vol. 1 (5): 18-36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27
)
-
熊 航,刘少波
:本文运用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研究地区产业结构对区域高货币化现象的影响,为我国高经济货币化率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的思路。结果表明,我国内地各省(市、区)的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区域经济高货币化现象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经济高货币化现象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经济高货币化现象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为此,要转变以货币超发刺激经济增长、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传统思路,更多地依靠经济自身的活力和潜力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国内各省(市、区)在制定产业升级扶持政策时要掌握好非农产业占比上升的速度,避免出现过度推高各地区经济货币化率、进而整个国家经济货币化率上升过快的结果;以发展第三产业为着力点,促进不同地区经济货币化率平稳下降,降低宏观金融运行的风险。
2017 Vol. 1 (5): 37-44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13
)
-
岑敏华,罗向明,张 伟
:近年来,国内部分保险公司偏离了保险经营发展的方向,动用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频繁举牌上市公司,使得“保险的主要功能究竟是投资还是保障”这一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从保险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来看,经济补偿功能始终是保险最基本的功能,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最能真正体现保险的价值,所以说“保险姓保”是保险的本质。实现“保险姓保”,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逐步完善现代保险业的法律制度;提高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逐步扩大保险保障的覆盖面;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明确风险保障的目标,遵循保险资金运用稳健审慎原则,引导保险资金成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7 Vol. 1 (5): 45-50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58
)
-
姜立文,崔丹丹
:复杂金融衍生品交易存在着信息严重不对称、双方交易地位不平等、信息披露不充分、滥用格式条款、风险提示不充分等问题。在复杂金融衍生品侵权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顺置对投资者来说有失公平。为此,应当对金融机构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这有助于利用诉讼程序法更为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实体权利,强化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责任,防范金融机构侵权行为的发生。
2017 Vol. 1 (5): 51-56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22
)
-
李彤彤
:以往文献大多研究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促进作用。本文以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限制股指期货交易为自然实验,研究限制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可与以往研究成果形成对照和相互印证,为研究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提供新的经验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限制股指期货交易期间,所有股票的信息反应速度和信息含量均出现了显著下降,并且股指期货交易品种所对应的成份股的定价效率下降得更为明显。为此,建议在放松股指期货交易限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充分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从而提高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
2017 Vol. 1 (5): 57-64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18
)
-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
:近年来,非洲移动金融业务发展迅速,其所提供的支付、资金汇划和小额融资便利服务,有效改善了经济落后地区的金融服务,为很多不能享受银行服务的群体提供了类银行服务。本文通过阐述并对比分析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两国移动金融服务的竞争性问题,从移动金融服务的主要功能、存在障碍及监管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出有效竞争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能的核心,监管部门要在银行、移动网络运营商和其他供应商之间公平地执行规则,识别并破解影响金融包容性的壁垒,推动构建竞争性市场,以此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我国可以借鉴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经验,按照市场化原则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农村地区移动金融业务发展;完善外部监管分工和协调机制,促进普惠金融市场有效竞争,实现普惠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2017 Vol. 1 (5): 65-70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230
)
-
连育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未来经济长期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主动进行信贷经营转型是商业银行的现实选择。信贷经营转型是一场持久战,在去产能、压缩和退出问题贷款的同时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化解不良贷款的同时要为优化信贷结构奠定基础,找准方向。商业银行信贷经营要向精细化、轻资本、多元化模式转型,真正走创新驱动、内涵增长、资本节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有进有退、有破有立、有补有去、有加有减”的路径推进,即重点项目、新兴领域要进,过剩产能、低端落后行业要退;易引发关联及担保圈类风险的融资模式要破,新的授信管理模式要立;消费金融、“双创”金融要补,多头过度授信要去;产融结合、投贷联动要加,企业融资成本要减。坚持培育优质市场与退出劣质市场并举,才能从根本上走出“边投放边沉淀”的信贷怪圈。
2017 Vol. 1 (5): 71-75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43
)
-
谷 任,谢春清,张 俊
:近年来,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的调查表明,随着银行理财市场快速发展,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组织架构上存在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现象,客户关系管理和精准化营销有待完善,财富管理人才储备不足,产品设计权限上收影响业务创新效率,财富管理业务创新的微观基础有待强化。为此,商业银行要提高财富管理业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和精准化营销,完善财富管理复合型人才储备制度,适当下放理财产品设计权限。可借助自贸区金融政策红利,挖掘金融集聚资源,夯实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微观基础。
2017 Vol. 1 (5): 76-83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25
)
-
何永清
:产品创新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存在着创新程度较低、组织结构不完善、创新氛围不浓厚、风险控制不足等诸多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商业银行开展产品创新。具体来说,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要以发展为前提,提升银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以人为本,抓住客户、客户经理、产品经理三个关键“人”的因素,这是做好产品创新的前提和保障;要注重可持续性,立足长远,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同时要增强产品创新的专利保护意识;要做到统筹兼顾,协同推进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的产品创新,兼顾产品创新的风险和收益;要坚持绿色理念,加快有助于低碳环保的产品创新,将绿色发展的要求融入产品创新流程。
2017 Vol. 1 (5): 84-89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26
)
-
王建华
:本文运用状态——结构——绩效(SSP)理论框架,从融资增信的内在特性出发,揭示融资增信制度选择的机理,分析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并以山东省章丘市为个案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第一,以共保基金为担保物的信贷安排内含较高的交易成本,主要体现为较高的契约成本、信息成本和控制成本;第二,基于融资增信的内在性质,“选择赢家”的边界规则、清晰的程序和退出规则以及严格的监督和分级制裁规则可以作为融资增信制度安排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总体层面来考察,融资增信边界规则、贷款短期化以及利率优惠等制度安排,容易造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资源配置扭曲。为此,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降低融资增信过程中的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搜寻成本;要完善制度结构,适度放宽增信对象的准入条件,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平等准入平台,避免由于准入歧视而造成财政、信贷资源分配不合理;要健全财政资金扶持政策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财政资金扶持政策环境,提高财政、信贷支农的绩效。
2017 Vol. 1 (5): 90-98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