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宇
:随着世界经济走过拐点,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走出危机后的调整期,国际贸易有望重回增长,全球投资前景看好。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宏观政策组合分歧扩大,各国货币政策的分化日益明显。美元指数进入升值周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低位徘徊。美联储加息提速并即将缩减资产负债表,但通胀预期下降导致美国长期利率不升反降。
2017 Vol. 1 (7): 3-6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46
)
-
王成进
:人类需求从生理到心理的转换体现在消费目的、消费对象和满足需求的手段上。这一转换引起了生产方式中三组矛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矛盾的一系列深刻变化。用外在的方式满足内在的需求,同时心理需求又相互影响,这是经济中不确定性的根源。心理需求相对于生理需求更加不稳定、易变、易受他人影响、需要通过他人方能提供满足需求的手段,这使得人类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具体而言,从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角度来看,需求转换降低了经济中的不确定性,但消费主义价值观、物质主义的不利影响会加大不确定性;从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角度来看,需求转换使不确定性变得更为频繁、复杂;从人与自我矛盾的角度来看,需求转换使得人与自我的矛盾加剧,加大了经济中的不确定性。
2017 Vol. 1 (7): 7-13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27
)
-
欧阳红兵,康小康
: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股票的日收盘价格数据,运用DCC-MVGARCH模型以及网络模型对股价的动态联动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是目前我国上市银行之间股价变动关联性较强,波动溢出效应较大,整体风险水平较高;二是当股票市场中二级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时,上市银行之间网络具有明显的小世界性效应,整个银行板块的个股价格之间关联性明显增强,银行板块的系统性风险通过个股之间强相关而变得更加集中;三是在股票市场中二级市场剧烈波动结束后,银行板块中个股之间网络关联性又变得相对较弱,个股之间关联性程度开始降低,小世界性效应消失,银行板块系统性风险水平下降;四是影响银行板块股价变动的系统重要性银行与风险传染关键性节点银行为4家,其中1家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3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五是“传统五大行”与其他上市银行之间股价变动的联系不是很紧密,但是 “传统五大行”之间股价变动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六是上市银行动态网络指标可以作为预测股市系统性风险的一个有效的市场指标。
2017 Vol. 1 (7): 14-26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02
)
-
王 伟,戴菊贵,胡俊霞
:民间借贷和商业银行既相互补充又相互竞争,两者之间的资金流相互渗透,银行资金主要通过本行员工和授信客户两条途径流入民间借贷市场。由于部分银行员工私自揽储放贷、为储户和资金短缺者牵线搭桥、私自销售理财产品、非法兼职或参股影子银行,以及获得银行授信的客户超额贷款后进行转贷、与融资性担保公司合谋骗贷、为参与民间借贷的企业提供担保等,民间借贷的市场风险可能传导至商业银行,影响银行体系稳定。为此,要建立健全商业银行与民间借贷之间的“防火墙”,加强对银行员工的业务监督和审计机制,强化对账管理和账户监控,严格代销业务管理和风险提示,完善营业场所管理,降低银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的风险;核查授信客户贷款需求的真实性,确保还款来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严格执行“实贷实付、受托支付”规则,降低银行信贷客户参与民间借贷的风险。
2017 Vol. 1 (7): 27-34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12
)
-
蔺 鹏,孟娜娜,周艳海
:投贷联动业务作为一种跨市场、跨机构、跨期限的综合性金融创新,涉及到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科技型企业、政府部门等多方参与主体。在投贷联动的开展过程中,参与主体之间的激励相容机制,尤其是投贷双方如何在职责清晰和权责明确的基础上开展有效协作和有机联动,是影响投贷联动融资效率和实际效果的关键。本文基于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互动作用机理,运用委托代理模型对投贷联动两类模式的激励相容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创新项目总效用最大化时,可以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调整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的努力效率,并通过建立市场化的科技信贷利率定价机制、确定合理的风险投资机构股权收益比例,实现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三类参与主体各自效用的最大化。
2017 Vol. 1 (7): 35-43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07
)
-
李锋森
:融资融券到底是加剧还是平抑股市波动,以往文献的研究结论分歧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投资者交易策略有着不同的假设和判断。本文借鉴趋势交易(根据股价变化趋势进行投资决策)研究方法,基于投资者交易策略视角对融资融券如何影响股市波动提出新的微观机制解释,并以我国股市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从投资者交易策略来看,对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股票,其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没有呈现显著的趋势交易特征;而对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股票,其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均呈现显著的反转交易特征。从收益预测情况来看,融资买入比例越高的股票,其未来收益率也越高;而融券卖出比例越高的股票,其未来收益率越低。总的来看,我国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机制进行的交易是“高抛低吸”而非“追涨杀跌”,其反转交易特征有助于平抑股市波动。
2017 Vol. 1 (7): 44-63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38
)
-
许 敏,朱伶俐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之举。本文以我国527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管理层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这种影响是否受到终极产权的约束。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激励计划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管理层持股比例对研发投资强度产生倒U型的滞后促进效应,且这种促进效应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显著;管理层薪酬激励与研发投资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且存在滞后效应,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不同产权性质下的差异并不显著。
2017 Vol. 1 (7): 64-72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21
)
-
李善民,赖桂叶,王彩萍
:定向增发是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的重要渠道,追求财富效应是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的主要动机之一。本文以我国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股价非同步性指标来测算股价信息含量,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研究股价信息含量对定向增发长期股东财富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整体上给投资者带来了显著为正的长期财富效应;同时,股价信息含量越高,定向增发的长期财富效应越明显。上述研究结论的启示是:上市公司在吸引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也要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股价信息含量,进而提升公司价值,使定向增发给股东带来持续为正的财富效应。
2017 Vol. 1 (7): 73-81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23
)
-
刘 刚,袁红展,张友泽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为弥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和改变不合理国际金融秩序而做出创新性努力的产物,股权和表决权相同是其显著特征。这虽然反映了成员国对民主决策和平等地位的诉求,但是也会导致各成员国在争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过程中产生激烈的博弈行为,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运营效率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申请决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成员国在项目申请决策过程中倾向于采取合作策略时,可以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运营中获得更有利的收益;强有力的外部约束机制可以促进平权结构模式下各成员国在申请银行贷款项目时选择合作策略,帮助其走出集体行动的“囚徒困境”;对于现阶段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而言,在贷款项目申请决策过程中采取外部“激励”约束机制更为适宜。
2017 Vol. 1 (7): 82-90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330
)
-
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然而在扶贫实践中,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各自为政、资金分散、缺乏协同效应,以致扶贫政策组合未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以广西为案例的研究表明,针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现状和特点,发挥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的协同作用、支持精准扶贫,要按照财政打基础、金融补缺口、产业促增收的协同框架,因地施策、分类施策、精准到户。具体而言,财政类扶贫资金要按用途精确配置,扶贫产业要精准扶持贫困户就业和持续增收,普惠金融要精准对接贫困户和扶贫龙头企业资金需求;要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户的税收支持和贷款贴息力度,建立和完善保险机制、信用担保机制,从而撬动信贷投入,增强精准扶贫政策合力。
2017 Vol. 1 (7): 91-98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