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卫民
:2020年,来自金砖五国的5家开发性金融机构共同签署了《负责任融资原则》,倡导将环境、社会和经济影响分析纳入项目评估,促进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理解负责任融资,关键是回答负什么责、对谁负责、融资的社会责任在哪里。负责任融资负的是环境责、社会责和治理责,负责任是对客户负责、对相关方负责和对金融机构自身发展负责。负责任融资倡导推进金融创新,支持绿色发展和普惠金融等,与党的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银行业应积极开展负责任金融,精准支持重点领域;推进负责任创新,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完善负责任治理,着力培育责任文化;加大负责任宣传,积极传递相关理念。
2021 Vol. 1 (5): 3-7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67
)
-
徐斯旸,何 强,李华民
:本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数据,使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等综合创新指标,实证分析企业杠杆的创新驱动效应。结果表明,企业杠杆率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之间总体呈现“倒U型”关系;与初创期企业相比,成熟期和成长期企业的杠杆率水平提升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创新驱动效应;民营企业运用财务杠杆促进创新的效果比国有企业更加显著;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增强企业创新的能力强于西部地区。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第一,并非所有类型企业都需要降低杠杆率水平,应区别对待不同类别企业,有针对性地降低部分企业的杠杆率水平,保证企业创新活动的可持续性。第二,应推行结构化去杠杆政策,针对企业的生命周期阶段、产权属性、区域差别等异质性特征,结合创新驱动效应,审慎推行企业去杠杆政策。
2021 Vol. 1 (5): 8-19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51
)
-
惠献波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278个地级市数据,从数字金融发展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第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及缓解资源错配等途径,间接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效果更为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第二,要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第三,要推动金融业回归本源,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21 Vol. 1 (5): 20-31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60
)
-
陈梦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负利率政策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其政策效果及有效性饱受争议。本文分析了负利率政策的操作逻辑和传导机制,并基于全球39个主要经济体2002-2019年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负利率政策的实际效果及其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负利率政策可以通过实际利率渠道和预期利率渠道影响实体经济;第二,负利率政策可以引导市场利率下降,且对短期利率的影响显著强于对长期利率的影响;第三,负利率政策可以小幅刺激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抑制通货紧缩;第四,负利率政策主要通过实际利率渠道和预期渠道影响实体经济,且前者的作用更为显著。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第一,负利率政策具有一定的经济刺激效应,在特定情境下可以考虑实施负利率政策;第二,负利率政策的操作空间和实施效果有限,实际实施时应当谨慎;第三,负利率政策仅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一种,采用负利率政策时需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搭配,避免引发资产泡沫。
2021 Vol. 1 (5): 32-43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47
)
-
朱晓艳,徐 飞
:本文基于声誉理论和忙碌假说,以2007-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内外部监督的双重视角出发,实证分析忙碌董事会、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以下简称董责险)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董事兼任过多职务会导致精力投入有限、效率低下,不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督,增加代理成本,从而加剧股价崩盘风险;第二,董责险能够有效增强董事的责任心,促使忙碌董事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从而弱化忙碌董事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向关系;第三,董责险对忙碌董事与股价崩盘风险关系的弱化作用具有异质性,在两职分离、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企业中更加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几点建议:第一,应理性选聘忙碌董事,兼顾和平衡董事候选人的精力与声誉,降低代理成本从而缓解股价崩盘风险;第二,应重视并充分发挥董责险的外部治理作用,以激发忙碌董事的监督效应,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2021 Vol. 1 (5): 44-55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56
)
-
刘爱明,徐华友
:自2014年起,A股市场频频遭遇“商誉爆雷”的事件,并购引发的商誉减值风险催生了系列监管政策的出台,商誉减值也成为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2014-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商誉减值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商誉减值显著正相关,即管理者风险偏好程度越高,企业发生商誉减值的风险越大;第二,内部控制质量、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程度能够显著抑制管理者风险偏好对商誉减值的影响,证实了调节效应的存在。第三,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厘清了管理者风险偏好影响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具体路径。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得到如下启示:第一,要构建全方位的公司治理体系,制约管理层非理性行为;第二,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并购重组行为,提高并购的门槛和条件;第三,完善商誉减值准则,减少盈余管理的空间;第四,推动企业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提升内部控制质量;第五,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2021 Vol. 1 (5): 56-67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98
)
-
李苗苗
:随着制度红利的不断释放,双层股权结构在国内市场逐渐成熟。为了防范特别表决权股东滥用权利,规范双层股权公司治理,日落条款作为注册上市的法定要求被明确。但是,由于蓝本示范效应的存在,国内双层股权公司的日落条款在类型、内容上出现同质化现象,其适用也存在方式被动、类型有限、内容不足等问题。未来双层股权公司日落条款的政策调整或可考虑以下要点:第一,在适用方式上,鼓励日落条款的缺省适用,在法定日落的条款之外允许部分日落条款的缺省适用,结合“遵守或解释”原则和交易所问询程序确保日落条款适用的合理正当性。第二,在适用类型上,丰富日落条款的蓝本类型,增加时间日落条款、信义日落条款的类型,构建时间日落条款的续展机制。第三,在适用内容上,可再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条款规定的完善,为稀释、转让日落条款提供弹性小微豁免;二是条款履行的保障,对分离日落董事代表作出选任要求,为决议日落提供表决清洁程序。通过引导日落条款的多样化合理使用,全面激活双层股权公司服务于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创新引擎。
2021 Vol. 1 (5): 68-78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65
)
-
徐肖冰,陈庆海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的不断蔓延,欧洲经济风险与社会风险交织,促使欧洲各国不得不推出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债务风险随之开始凸现,引发各方广泛关注。现阶段欧元区国家债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政府债务杠杆率高企,企业部门债务风险持续上升,债务货币化特征突出。欧元区国家的债务风险将严重损害长期经济增长,易引发债务危机,削弱欧央行独立性,加剧内部发展失衡等。为此,我国应吸取欧洲的经验教训,警惕欧债危机重演,防范过度负债陷阱,审慎对待债务货币化。
2021 Vol. 1 (5): 79-88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46
)
-
霍梅妮
:“二选一”行为具有双面的行为效果,既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效应,应从其行为的实际效应出发分析其违法性,因而宜适用“合理原则”,从其本身是否违法、是否具有排除和限制竞争的效果、是否具有免责的正当理由等三个维度展开违法性分析。当判定电商平台“二选一”行为具有违法性后,应立足现行法律寻找解决路径,可使用《反垄断法》第十七条有关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条款予以规制。在法律适用时要注意结合互联网竞争和平台竞争的行业特点,注重平台特点因素在“相关市场”中的认定分量,注重“市场控制能力”在“市场支配地位”中的认定分量。
2021 Vol. 1 (5): 89-99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