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信
:金融科技是未来金融竞争的制高点,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的重要内容。大湾区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数字经济发展、金融基础条件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大湾区在金融科技发展定位和目标聚焦、协同发展、标准互认和趋同、监管科技赋能金融安全网建设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为此,建议:一是找准大湾区金融科技发展的定位和目标,着力聚焦服务民生、普惠、绿色低碳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二是充分发挥香港金融国际化水平高、深圳市场主体创新活跃、广州科研院所实力强的比较优势,建立健全大湾区金融科技协同发展机制;三是深化粤港澳金融科技制度规则领域高水平对接与合作,推动大湾区金融科技标准互认和趋同;四是强化监管科技赋能互联网平台公司、跨境资金流动、反洗钱等领域监管,促进大湾区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
2021 Vol. 1 (10): 3-9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41
)
-
许 可,丁 攀,颜 蕾,金为华
:创新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项重要举措,科学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对完善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选取H省37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月度数据,以2020年6月两项创新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实施这一外生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与传导机制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两项创新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除了直接提升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小微企业的贷款占比外,还显著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呈现出“量增价降”的政策效果,精准滴灌成效斐然。因此,建议政策制定者灵活把握两项工具的实施期限,政策执行者提升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地方政府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确保货币政策结构化创新发挥最大效应。
2021 Vol. 1 (10): 10-21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40
)
-
赵 军,李艳姗,朱为利
:本文基于我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二者关联效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以数字金融为门槛搭建面板门槛模型,探究绿色创新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同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二者及关联效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影响及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交乘项在样本期内均显著促进了城市发展质量提升;第二,不同数字金融水平下绿色创新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起到正向非线性促进作用;第三,长期内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二者关联效应均会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推动效应逐渐放缓;第四,异质性分析下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性。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要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相融合,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赋予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第二,要推动绿色创新政策体制建设,优化绿色创新引领机制,促进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效应释放。
2021 Vol. 1 (10): 22-36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42
)
-
雷海波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数字征信成为央行征信的有益补充。本文采用中国县域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征信对信贷使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征信的发展促进了县域地区信贷的使用;第二,数字征信提高了银行盈利能力和信贷资产质量,改善了银行信贷效率;第三,数字征信的信贷促进效应受到地区配套机制的制约,在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征信对信贷使用的促进效应更显著。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要积极推动数字征信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提升金融包容水平的重要着力点。具体来看:要立足数字征信自身发展,在数字征信立法、行业合作和风险防范上下功夫;要完善配套机制,提高互联网普及率,消除“数字鸿沟”。
2021 Vol. 1 (10): 37-48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52
)
-
张诗玥,冯体一,纪嘉凤
:本文以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大宗交易市场上内部人在减持过程中实施信息型市场操纵对股价崩盘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内部人实施信息型市场操纵会加剧股价崩盘风险,因为信息型市场操纵使得公司股价脱离基本面,当内部人减持过后,非实质利好消息无法支撑虚高股价,导致股价大幅下跌。第二,投资者保护能够监督、防范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和掏空,从而有效抑制信息型市场操纵带来的股价崩盘风险。第三,企业内部人通过控制信息披露节点,加剧了上市公司的信息不透明程度,从而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第四,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时,信息型市场操纵对股价崩盘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完善大宗股票交易的监管和风控制度,打击大股东和内部人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力度。
2021 Vol. 1 (10): 49-62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73
)
-
刘志洋
:金融科技本质上是风险科技,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金融科技有助于金融机构增强风险管理能力,进而提升企业价值;而监管科技有助于金融监管当局更加有效地实施风险监管、降低监管成本。随着金融科技运用的深入,金融监管风险管理的重心将会部分地从传统金融类型风险向法律风险、信息科技风险、第三方外包风险等非金融类型风险转移,并从微观金融风险向系统性金融风险转移,形成风险的“双漂移”机制。为更好地防范金融系统风险,金融监管当局应主动拥抱金融科技,积极探索应用金融科技提高监管效率的措施,提高监管人员应用金融科技的专业能力;在现行监管框架中融入金融科技,并进一步改革监管框架以适应金融科技发展;完善金融科技监管的跨国合作,共同应对金融科技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2021 Vol. 1 (10): 63-71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39
)
-
曹 园,方 雨,肖淦丹,邢佳宁
:在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本文构建具有养育子女双重动机、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制度下的城镇职工家庭生育决策的理论模型,分析最优生育率水平及生育率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基金制养老保险制度下生育率最高,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制度下生育率次之,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下生育率最低。第二,企业缴费率越高,个体得到的养老保障越充分,生育子女数量增加,含有累积性质的基金制和部分积累制模式对生育率的促进较为明显。第三,生育率同时受到人力资本投资、赡养老人费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要实现生育率目标,除了进一步优化养老保险制度之外,还需完善其他政策的配套实施。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一是我国应该继续坚定推行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制度以配合人口政策的实施;二是可以适当提高个人账户缴费水平;三是为实现人口目标,应该配合加大公共教育支出,减轻家庭和企业负担。
2021 Vol. 1 (10): 72-86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59
)
-
程增雯
:随着平台经济强监管信号持续释放,中央部委频繁立法,反垄断执法机构密集“亮剑”。自治算法作为电商平台自治的技术手段,本身具有合法性和中立性。但是,随着超级平台开始形成,自治算法在电商平台庞大市场力量的加持下,被平台滥用,成为限制、排除竞争的重要工具,由此产生的垄断风险不容小觑。自治算法滥用引发的垄断风险,主要体现为算法权力滥用、数据资源垄断和平台自治权异化。加强对自治算法滥用的识别和规制,有助于构建高效、公平的平台经济秩序。推动平台经济有序健康发展,应重构规制理念,完善反垄断法律法规体系,引入数字条款;厘清平台自治界限,落实平台责任;加强规制算法滥用,警惕算法合谋。
2021 Vol. 1 (10): 87-96 [摘要](
0
)
HTML
(1 KB)
PDF
(0 KB)
(
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