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誉不当减值行为:类型界分、原因剖析与规制策略 |
张崇胜 |
(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天津 300300) |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内并购市场趋于活跃,不合理的高商誉和不规范的商誉减值问题日益突出,亟需构建合理、有效的商誉不当减值行为规制体系,以优化全链条资本市场治理体系。实践中,商誉不当减值行为呈现为确认阶段的不合理高估、计提阶段的规避行为和激进行为、披露阶段的欺诈等样态。商誉不当减值行为易发、频发,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并购决策失当、业绩承诺机制异化、商誉会计处理规则过于原则化以及商誉信息披露监管机制孱弱。针对商誉不当减值行为的多样性以及诱因的多重性,要采取统合规制的策略,整合公司法、会计法和证券法等多部门法在规制公司并购决策、商誉会计处理以及信息披露欺诈等方面的协同优势,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规制体系。
|
|
关键词 :
企业并购,
商誉减值,
并购商誉,
盈余管理,
业绩承诺
|
|
[1] |
曾雪婷,陈泽艺,黄玉清. 商誉减值的同群效应研究——基于董事网络视角[J]. 南方金融, 2022, 1(6): 42-54. |
[2] |
刘爱明,徐华友. 管理者风险偏好对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影响研究[J]. 南方金融, 2021, 1(5): 56-67. |
[3] |
王 博.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绩承诺的问题、监管难点及对策[J]. 南方金融, 2019, 1(9): 80-85. |
[4] |
徐宗宇,金舒婷. 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J]. 南方金融, 2019, 1(7): 29-39. |
[5] |
赵立彬,杨丽娇. 薪酬攀比幻觉、晋升激励与公司并购[J]. 南方金融, 2019, 1(6): 74-82. |
[6] |
朱文莉,宋 佳. 女性高管能够抑制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吗?——来自我国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J]. 南方金融, 2017, 1(10): 37-45. |
[7] |
陈玉荣,王慧敏. 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盈余管理——基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南方金融, 2016, 1(11): 66-7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