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金融网络风险传染性评估模型 |
(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北京 100081) |
|
|
摘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金融机构间的风险传染能够引发系统性风险,造成较大的
危害。本文从金融机构主体属性以及金融机构间复杂网络特性两个角度入手建立风险传染性评
估模型。通过综合考察规模、复杂性、风险性和盈利性4个方面,得到主体属性综合评分指标
;建立金融风险传染网络,计算金融网络节点出强度值、风险传染深度以及节点易受攻击程度
,从而得到机构的复杂网络特征指标;采用信息熵赋权法得到风险能力评估模型各指标权重,
计算出各机构风险传染性评分值并进行系统重要性排序。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金融网络
呈现多层次结构,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风险传染性各不相同。第二,影响金融机构风险传染性
的因素较为复杂,并非单一因素作用,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金融网络中风险传
染性较高的机构既可能是“大而不能倒”,也可能是“太互联、太复杂而不能倒”,不能将单
个方面作为衡量风险传染性的唯一标准。第三,鉴于部分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部分
保险业、证券业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风险传染性,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以降低负外部
性的影响,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
|
|
关键词 :
金融风险传染,
复杂网络,
信息熵赋权法,
系统重要性,
金融监管
|
|
[1] |
卜振兴. 资管新规的要点分析与影响前瞻[J]. 南方金融, 2018, 1(6): 66-72. |
[2] |
许祥云,孔凯歌,丁晓峰. 信贷缺口:一个文献综述[J]. 南方金融, 2018, 1(6): 19-27. |
[3] |
王景武. 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广东金融强省建设[J]. 南方金融, 2017, 1(9): 3-9. |
[4] |
蔺 鹏, 孟娜娜. 商业银行交叉金融创新的风险防控与监管策略——基于“穿透式”监管视角[J]. 南方金融, 2017, 1(6): 10-16. |
[5] |
蔺 鹏,孟娜娜,马丽斌. 监管科技的数据逻辑、技术应用及发展路径[J]. 南方金融, 2017, 1(10): 59-65. |
[6] |
张 郁.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穿透式监管:本质、难点及对策[J]. 南方金融, 2017, 1(10): 66-73. |
[7] |
刘丹丹. 金融产品干预的理论基础、国际实践与启示[J]. 南方金融, 2017, 1(10): 74-80. |
[8] |
陆岷峰,沈黎怡.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缺陷与优化[J]. 南方金融, 2017, 1(1): 98-103. |
[9] |
蓝 虹,穆争社. 英国金融监管改革:新理念、新方法、新趋势[J]. 南方金融, 2016, 1(9): 69-76. |
[10] |
李长卿. 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制度设计及监管策略选择[J]. 南方金融, 2016, 1(8): 92-97. |
[11] |
李 达,陈 颖,刘 通,刘 波,孙寅浩.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基于新标准法、收入法和信度方法的测算分析[J]. 南方金融, 2016, 1(8): 82-91. |
[12] |
张 惠. 论银行业分类监管机制重构[J]. 南方金融, 2016, 1(6): 75-80. |
[13] |
陆岷峰,虞鹏飞. “十三五”时期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新内涵[J]. 南方金融, 2016, 1(4): 6-14. |
[14] |
夏伟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金融消费领域的适用[J]. 南方金融, 2016, 1(4): 87-93. |
[15] |
王傲森. 我国房地产众筹的法律规范:法理基础、域外经验与现实选择[J]. 南方金融, 2016, 1(4): 94-10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