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次混改”后的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变化——基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
(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00;2.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
|
|
摘要 :“二次混改”是指针对一些国有股占比较高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引进战略投资
者、社会资本和推进员工持股等方式以降低国有股占比,强调新时期下混合所有制企业混合程
度的深化。本文通过对2010-2015年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重大变化进行识别,考察
“二次混改”后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绩效的变化。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退出绝对控股之后
,并未产生具有制衡能力和治理意愿的积极股东,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性改变有限;第二,由
于潜在制衡股东的治理能力和积极性较低,大股东控制权的弱化对公司的运营并没有产生积极
影响;第三,相对于股权结构的变动,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于费用压缩能起到更好的约束,国有
股东的部分退出对于硬化上市公司的预算约束作用有限;第四,“二次混改”对企业盈利能力
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有利于提升盈利的质量。为此,下一步要以市场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
步完善为前提,引入和扶植真正具备互补优势和治理能力的制衡股东,营造国有资本与民营资
本平等竞争、自由融合的环境,循序渐进、切实有效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
|
关键词 :
国有企业改革,
混合所有制,
公司治理,
二次混改,
积极股东
|
|
[1] |
陈泽艺,李常青,黄忠煌. 股权质押、股权激励与大股东资金占用[J]. 南方金融, 2018, 1(3): 23-32. |
[2] |
刘卿龙,张兆慧.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上市企业投资效率[J]. 南方金融, 2017, 1(9): 38-48. |
[3] |
陈一新. 刍议公司董事对虚拟股股东的信义义务[J]. 南方金融, 2017, 1(9): 89-99. |
[4] |
倪淑慧,胡海峰. 美国大公司欺诈事件探析——以富国银行丑闻为例[J]. 南方金融, 2017, 1(6): 65-72. |
[5] |
沈俊森. 新三板信息披露的制度困境及破解对策[J]. 南方金融, 2017, 1(6): 90-98. |
[6] |
陈一洪.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能力要素与比较研究[J]. 南方金融, 2017, 1(10): 90-99. |
[7] |
朱文莉,宋 佳. 女性高管能够抑制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吗?——来自我国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J]. 南方金融, 2017, 1(10): 37-45. |
[8] |
官欣荣,刘嘉颖. 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法治思考[J]. 南方金融, 2017, 1(1): 79-86. |
[9] |
戴晓风,任述康. 公司治理与财务柔性及投资——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J]. 南方金融, 2016, 1(9): 48-54. |
[10] |
方劲松,徐晓伟.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基于2012-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J]. 南方金融, 2016, 1(7): 44-52. |
[11] |
肖 奎. 公司治理模式:国际比较与演进趋势[J]. 南方金融, 2016, 1(2): 68-74. |
[12] |
高 榴. 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特点、问题及改进对策[J]. 南方金融, 2016, 1(11): 60-65. |
[13] |
陈玉荣,王慧敏. 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盈余管理——基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南方金融, 2016, 1(11): 66-72. |
[14] |
凌士显. 社保基金持股:价值选择还是价值创造——基于持股异质性视角[J]. 南方金融, 2016, 1(10): 53-60. |
[15] |
张 莹. 民营企业家族成员不同组合下的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J]. 南方金融, 2016, 1(10): 61-6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