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妖股”的特征、成因与防治 |
胡双发 |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
|
|
摘要 :“妖股”层出不穷、横行于市是我国A股市场的一大痼疾,也是股票市场投机性较强的突出表现。“妖股”具有流通股本较少、公司业绩较差、概念和题材比较独特、股价暴涨暴跌、形成时间较短等特征。造成“妖股”频出的主要原因:一是流通股本较少,股价容易被少数投资者操控;二是新股发行、股票退市以及投资者保护方面的制度缺陷为“妖股”滋生提供了“土壤”;三是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不高,投资者投机性偏强;四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壳资源股”遭到爆炒。抑制“妖股”出现、维护股票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从新股发行、上市公司再融资和资产重组、股票退市、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着手,完善股票市场制度体系,铲除“妖股”滋生的制度“土壤”;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对上市公司和证券中介机构的监管,规范股票市场主体行为,提高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
|
|
关键词 :
股票市场,
妖股,
新股发行,
股票退市,
投资者保护
|
|
[1] |
梅立兴. 网络新闻对股价泡沫的影响研究[J]. 南方金融, 2018, 1(8): 49-61. |
[2] |
叶 莉,陈勇勇,李园丰. 货币冲击下的跨市场流动性传导研究[J]. 南方金融, 2018, 1(8): 15-22. |
[3] |
王 锐. 互联互通机制下中国内地投资者保护问题研究——以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则为切入点[J]. 南方金融, 2018, 1(7): 58-65. |
[4] |
张月茹,谭政勋. 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率的长期记忆、结构突变与状态识别 [J]. 南方金融, 2018, 1(4): 20-33. |
[5] |
陈泽艺,李常青,黄忠煌. 股权质押、股权激励与大股东资金占用[J]. 南方金融, 2018, 1(3): 23-32. |
[6] |
张 浩. 我国信用债市场风险的特征、影响及对策研究[J]. 南方金融, 2018, 1(1): 57-67. |
[7] |
刘卿龙,张兆慧.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上市企业投资效率[J]. 南方金融, 2017, 1(9): 38-48. |
[8] |
周 杰,沈 冰.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信息操纵的预警模型研究[J]. 南方金融, 2017, 1(9): 49-56. |
[9] |
王晓彦,陈晓凡,胡德宝. 人工智能网络热度与其概念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 南方金融, 2017, 1(8): 42-53. |
[10] |
李锋森. 融资融券对股市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投资者交易策略视角[J]. 南方金融, 2017, 1(7): 44-63. |
[11] |
李善民,赖桂叶,王彩萍. 股价信息含量与定向增发的长期股东财富效应——基于沪深主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南方金融, 2017, 1(7): 73-81. |
[12] |
沈俊森. 新三板信息披露的制度困境及破解对策[J]. 南方金融, 2017, 1(6): 90-98. |
[13] |
姜立文,崔丹丹. 复杂金融衍生品侵权诉讼应实行举证责任倒置[J]. 南方金融, 2017, 1(5): 51-56. |
[14] |
张本照,姚 刚,宋平凡. 沪港通市场动态互动关系研究——基于Lotka-Volterra金融生态模型[J]. 南方金融, 2017, 1(4): 49-57. |
[15] |
苏 民. 中国A股市场行业轮动现象研究[J]. 南方金融, 2017, 1(2): 40-4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