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企业“破产不停产”:化解金融债权风险的新思维 |
龚家慧 |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上海 200042) |
|
|
摘要 :依据我国《企业破产法》,对企业拯救主要采取重组与和解两种方式。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具有较高拯救价值的企业实现重组或和解的效果不够理想,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企业在破产处置过程中长时间的停业加剧了资产贬损和资源浪费,从而使得破产企业错失重生的有利窗口期。为此,应当高度重视企业破产处置过程中的继续生产经营问题,通过维持破产企业有效资产的持续运营来促使企业的整体价值提升,达到资产保值、职工稳定、收益增加和企业重生的目的。目前,破产企业的继续生产经营并未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还面临着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和制度缺陷的限制,主要表现为理念尚未确立、债务主体怠于拯救、权利主体利益对峙、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综合服务保障缺位。针对上述制约因素,一是要树立和强化企业“破产不停产”的理念,不能简单地从企业角度看待破产,而是应当将其视为一种金融现象进行分析并有效应对,以化解金融债权风险;二是要优化企业“破产不停产”的制度架构,完善破产企业金融风险控制机制,建立债务人申请破产义务制度,健全企业集团破产集中管辖制度;三是要培育和发展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确保综合评估的中立性和科学性,将综合评估报告作为法院判定破产企业继续生产经营的主要依据,以避免决策失误令债权人利益受损和新矛盾出现。
|
|
关键词 :
企业拯救,
金融风险,
企业破产法,
金融稳定,
申请破产义务制
|
|
[1] |
杨小玄,王一飞. 我国系统性风险度量指标构建及预警能力分析——基于混频数据动态因子模型[J]. 南方金融, 2019, 1(6): 3-15. |
[2] |
陈得文,吴华强,魏荣桓. 美国、日本应对金融和经济周期冲击的政策选择及对中国的启示[J]. 南方金融, 2019, 1(6): 16-27. |
[3] |
曹东坡,赖小鹏. 产业结构升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J]. 南方金融, 2019, 1(6): 39-47. |
[4] |
于品显.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界定及传播机制[J]. 南方金融, 2019, 1(6): 48-56. |
[5] |
李 鹏,张润驰.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效应模拟仿真分析[J]. 南方金融, 2019, 1(10): 37-47. |
[6] |
何 斌,刘 雯.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股权质押与股价崩盘风险[J]. 南方金融, 2019, 1(1): 40-48. |
[7] |
梁 州,李 昊,林 宇. R-Vine Copula、极值理论与股票市场组合风险测度[J]. 南方金融, 2018, 1(7): 28-38. |
[8] |
夏 越. 竞争对系统性银行风险的影响——基于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证据[J]. 南方金融, 2018, 1(6): 33-46. |
[9] |
王海军,刘 超. 新一轮不良资产风险缓释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J]. 南方金融, 2018, 1(6): 82-87. |
[10] |
崔 兵,何彦霖,邱少春. 有序打破刚性兑付:基于投资者软预算约束理论[J]. 南方金融, 2018, 1(5): 3-9. |
[11] |
王 蓉,贾 佳. 资产管理业务刚性兑付的本质及破解对策[J]. 南方金融, 2018, 1(5): 10-15. |
[12] |
林 砚,陈志新.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金融网络风险传染性评估模型[J]. 南方金融, 2018, 1(5): 16-26. |
[13] |
庞春阳,赵 灵,陈 昊.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风险评级方法的构建与应用[J]. 南方金融, 2018, 1(5): 47-59. |
[14] |
葛和平,朱卉雯,严 黄. 外汇管理领域系统重要性银行机构的识别 [J]. 南方金融, 2018, 1(4): 74-82. |
[15] |
史丁莎,戴 臻. 监管新规下金融机构PPP业务发展探析[J]. 南方金融, 2018, 1(3): 93-9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