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破解中概股危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视角下的研究 |
孙梦雪,王小芳 |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
|
|
摘要 :中美监管审计合作协议的达成,暂时弱化了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摘牌”名单带来的中概股退市风险,但中概股危机并未彻底消除。本文对比研究表明,中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制度体系、初次和持续性披露制度、监管制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中概股上市公司对美国股票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认知不足,使其面临信息披露真实性遭质疑、忽略非财务信息披露、重大事件披露不及时、误导性披露预测信息等四方面风险。中美监管层面的合作进展是决定中概股走向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中概股上市公司不应被动等待,而是要主动提升对中美两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差异性的认知,及时关注中美证券监管后续合作进展,抓住时机准备风险“缓冲垫”,做好二次上市或者双重主要上市的第二手准备。从国家政策层面而言,根本之策是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打造高质量的国际化资本市场,提升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弱化国内企业远赴境外上市获得融资机会的必要性,改变中国上市企业被动应对的局面。
|
|
关键词 :
中概股,
信息披露,
安全港规则,
审计合作,
数据安全
|
|
[1] |
包少卿,郭维真. 以上市公司外部治理为视角论我国资本市场做空机制的建构——兼论融券制度的做空功能[J]. 南方金融, 2023, 1(2): 61-75. |
[2] |
马雪琳,刘 杰,吴崇林,孙淑晓. 证券分析师数量与行业研究报告质量——来自证券公司关闭的证据[J]. 南方金融, 2022, 1(9): 64-76. |
[3] |
刘慧芬. 交易所问询与IPO抑价:基于信息溢出视角[J]. 南方金融, 2022, 1(8): 65-77. |
[4] |
胡 丹,杨金花. 双层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基于赴美上市中概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 南方金融, 2022, 1(7): 13-27. |
[5] |
许文静,孔藤藤. 交易所问询监管与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直接影响与溢出效应[J]. 南方金融, 2022, 1(6): 55-67. |
[6] |
杨菁菁,朱瑞城,梁小敏. 双重股权、机构持股与股价高估——基于中概股的经验证据[J]. 南方金融, 2022, 1(5): 33-46. |
[7] |
金鹏伟. 注册制下中日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比较与启示[J]. 南方金融, 2022, 1(2): 88-99. |
[8] |
钱 燕,杨添程. 中文语境下公司年报可读性与股权融资成本——基于深交所创业板的实证研究[J]. 南方金融, 2022, 1(11): 36-49. |
[9] |
彭志杰. 破解中概股退市困局:论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合作机制构建[J]. 南方金融, 2022, 1(10): 79-91. |
[10] |
姜立文,姜 欢. 数据安全对跨国证券监管的法律挑战与对策[J]. 南方金融, 2021, 1(11): 83-92. |
[11] |
马 勇. 预付式交易场景下消费信贷的异化及制度导正[J]. 南方金融, 2020, 1(8): 51-59. |
[12] |
陈珠明,程 宇. 机构投资者信息交流、股票流动性与股价崩盘风险[J]. 南方金融, 2020, 1(5): 44-52. |
[13] |
高青松,杨 萍. 科创板问询式审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南方金融, 2020, 1(5): 53-62. |
[14] |
朱程程. 大数据杀熟的违法性分析与法律规制探究——基于消费者权益保护视角的分析[J]. 南方金融, 2020, 1(4): 92-99. |
[15] |
张淑彩. 市场约束与银行有效监管——基于银行会计信息管理的视角[J]. 南方金融, 2020, 1(11): 29-37. |
|
|
|
|